《重生之工業狂潮》[重生之工業狂潮] - 第五百六十八章 為國接盤(2)

人,IT行業新秀;
四是靠巧取豪奪發家,比如煤老闆、礦老闆,漁霸、沙霸、各種霸;
五是通過貪汙受賄發家……
總的來說,陳立東家和東華的財富積累,除了靠金手指,還接近於第二種模式。
陳立春、尹家爺仨、馬建國、張兵都出身於北鋼,安蘇、陳立恆出身於藍鋼,羅浩做過連享人力主管,李太順帶著盤山電機廠的員工鬧過革命,吳家麗、李昊、姚慧珍都是燕京無線電廠的基層幹部,唐遠祥是吉省碳素廠總工,丁德信是從魯省勝利油田挖過來的,張洪振是東平職校的校長,陳學義起步於三優,吳石剛的原單位是華科院鹽湖研究所……
另外在東華係的員工中,由許多下崗職工、改制時接收的國企幹部職工,他們不需要東華培訓招聘,熟悉企業生產和工藝技術,也是一筆國企的資源。
此外,東華集團在壯大的過程中,收購了大量許多破產、改制、出售的國有企業資產,也算沾了政策的光。
就上述五種模式來說,財富的暴增都有原罪,誰也別說自己有多乾淨。
但是東華人歷來藐視其他人。
巧取豪奪的土豪們,在東華眼裏最不受待見,其次是貪官汙吏。
而實際上,這兩種勢力都不會與東華髮生激烈競爭。
貪汙的財富不會聲張都在抓緊轉向國外,土豪們則因為社會地位不高。
真正算得上對手的是第一類人。
他們多數脫胎於國企,是華夏社會的精英,有商業頭腦,懂經營、會管理,甚至有些人還掌握著干預國家政策的能力。
這些人才有能力給東華挖坑,阻擋東華的崛起。
這些年東華一步步走過來,就是在不斷的跟這些人搶資源、搶市場、搶人才。
比如當年的鋼材質量事件、抽油機專利之爭、稀土礦山大戰、海油壁壘爭奪等等,稱得上在夾縫中抗爭,每一步都大坑套小坑。
能夠生存下來,不是東華有多厲害,而是因為陳立東有金手指,靠開黑作弊才打敗了對手。
殺出重圍,打敗對手,也結交了許多朋友,許多人嚐到了和東華合作的甜頭。
包括許多央企、國企,也都成為東華的夥伴,比如北鋼、藍鋼、鹿鋼、韓鋼,華夏三桶油,國家電力、國家電網、中船重工、一汽集團、三優集團、彭工集團、北安集團。
但有些人註定要做敵人。
比如滬市的一些勢力,包括他們的白手套如宋梓坤之類。
四月底的時候,華夏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
證監會還組織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會上那位領導說:「華夏需要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例如我國現在所面臨的紡織品貿易價格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國家的產業要升級,不能總是生產低價出口的初級產品了。
造成我們目前產業結構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企業家太少,我們的資本太少。
華夏經濟發展、國家富強、國家長遠的目標是缺不了資本市場的。
而資本市場要發展,不解決股權分置改革問題是不行的……」
這次股權分置改革的方式就是由國企股、法人股這些非流通股,以支付「對價」的方式來贖買其市場流通權。
陳立東兩世為人,這一世辦實業、炒期貨、玩股票,也算老手子了。
為了應對這次改革,他專門召開了一次視頻會議,和陳佳寧、羅浩、李太順、麗絲、古建新等人分析這次改革。
對這次股權配置改革的解讀,陳立東說得非常直白:「按照通知要求,我們可以這麽理解這次改革。
國有企業能賣的都賣了,但他們手裏還有非流通股權需要變現。
所以才由證監會出來動員,「俠之大者,為國接盤」,韭菜們該把錢拿出來了!」
屏幕中大夥都嘿嘿笑了起來。
陳立東嚴肅地說:「都別笑,這就是某些人玩的財富收割遊戲,這次改革之後又會有一批富豪誕生,我們必須分析其中的貓膩,保證在這次改革浪潮中有所收穫。」
汪佳茵問:「你是說這次改革是有人要從中漁利?我看不出來啊。」
陳立東解釋說:「你要把這次股權置換和前邊他們搞的股份制改革連起來看。」
汪佳茵問:「連起來怎麽看?」
羅浩解釋說:「大夥還記得剛改革開放那會兒吧,國家啥都缺,產品都供不應求,可很快就出現大批國有企業效益虧損。
為啥虧損?三十歲朝上的都知道,虧損原因是跑冒滴漏,廠長們直接批條子,車間主任偷着賣東西,工人們也是不斷往家順東西,反正都是公家的。」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