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漢》[舉漢] - 第4章 賴慈(2)

完全判若兩人,越發與其兄相似了。
賴慈不敢再想,免得淚灑當場,說道:「仲達,嫂子想看《易經》,你去幫我取來。」
她這段日子過得非常痛苦,特別是閑下來的時候,心中的苦悶與日俱增,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唯有寄希望於從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汲取力量,渡過難關。
劉景道:「家中僅有《周易》,缺乏名家註解,易言玄奧,晦澀難懂,讀起來很辛苦,正好我從襄陽帶回了宋師的《周易注》,嫂子要看看麽?」
前身北上襄陽,最開始是拜嫂子賴慈的兄長賴恭為師。賴恭家世淵源,才學出眾,乃荊南名士,但他身為荊州刺史部從事,位高權重,公務繁忙,很少能抽出時間教導弟子,賴恭唯恐誤人子弟,令他轉投宋忠門下。
宋忠字仲子,荊州南陽郡人,堪稱當世大儒,尤善易學,天下少有人能夠相比。
可惜前身不愛學習,整日沉溺玩樂,宋忠經過多方考察,終於死心,認為他「朽木不可雕也。」若非礙於賴恭情面,必將他逐出門牆。
平素從不召見授業,只叫親傳弟子、武陵人潘濬潘承明傳其經義。兩年間,師徒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與其說是弟子,不如說是門生。門生即轉相傳授者。
「這是真的麽?」賴慈大感意外,稍稍振作精神,說道:「宋君善治《易》,名著天下,來日宋氏《周易注》必能成為經典之作,你有機會把它帶回來,真是一件值得稱賀的喜事。仲達,你做得很好,嫂子托你的福,才能拜讀到宋君大作。」
劉景暗暗搖頭,前身平日連宋忠的面都很少見到,哪有機會抄錄他的著作。此事多虧了潘濬,他是武陵郡人,和劉景同屬於荊南地區,算半個老鄉,兩人性格南轅北轍,卻難得十分投緣,潘濬料他此番歸家奔喪,恐怕多半不會再回來,這才將經書借給他,約定日後歸還。
時下師者教學,主要以口述為主,只有寥寥無幾的親傳弟子,方有機會一窺全書,潘濬將書借給他,這個人情不可謂不重,日後一定要找機會報答。
「襄陽遊學兩年間,學識增進有限,惟有抄些書聊以安慰。」劉景不由嘆息道。前身有這麽好的條件,卻絲毫不懂得珍惜,實在太不爭氣了,他如果早穿越兩年,收穫絕不止於此。
賴慈不知眼前季叔已非舊人,柔聲勸慰道:「仲達不宜妄自菲薄。」
兩年來,賴慈和兄長賴恭偶有通信,得知不少劉景犯下的荒唐事,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她怎麽也無法將眼前之人和信上描敘的人聯係在一起。
她更願意相信是兄長對季叔過於嚴苛,她很了解自己的兄長,他本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
見劉景始終拿着一卷書,賴慈好奇問道:「仲達,你手中拿的是什麽書?」
劉景回答道:「是賈景伯的《左傳解詁》。」
賴慈頷首,想了想說道:「當今世道不寧,讀《左傳》好過讀《周易》,仲達平時不妨多看看。」
「嫂子所言正合我意。」劉景頗以為然。
《春秋左傳》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內容涉及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等方面,當然也包括軍事。對於軍旅之人,《春秋左傳》的地位一點也遜色於孫、吳等兵法,君不見後世關羽的民間形象便是一手春秋、一手大刀。
劉景從書架上取出一卷竹簡,說道:「嫂子,《周易注》就放在這裏,總計十卷,這是首卷。」
賴慈接過書卷,並未立刻打開,而是說道:「嫂子回去再看。」
「好。」劉景輕輕頷首。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