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漢》[舉漢] - 第1章 重生(2)

劉發的後代。
劉發為前漢景帝第六子,由於生母身份低微,自幼不得天子寵愛,因此被打發到了當時差不多等同於「蠻荒之地」的長沙。
劉發在史冊上留下的事跡非常少,以京都之土鑄望母台算一件、以舞蹈討得荊南三郡算一件,然後就再沒有什麽值得記述的事情了,其平凡如此。
劉發本是一介凡人,卻在大漢王朝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原因其實很簡單,百年之後戡定禍亂、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正是他的直係後代,為大漢延國祚二百載,僅憑這一點,劉發就無愧於劉氏列祖列宗。
劉景身為國之宗子,漢室貴胄,說來風光顯赫,實則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單單臨湘一縣之地劉姓之人便以千計,長沙郡數倍之,十有七八皆為長沙定王劉發後代。整個荊州蓋以萬計,放眼天下……?
要知道二百年前平帝時期,海內劉氏宗子便已多達「十有餘萬人」,時至今日,兩朝宗室人數已經多到難以計數,幾乎和平民百姓無異。
當然劉景家族並非尋常之家,其曾祖父劉壽,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以九卿光祿勛拜為司徒,成為當朝三公,步入人生的巔峰。
祖父劉揖是曾祖劉壽幼子,早早身故,未能在仕途取得成就。
父親劉尚官至議郎,亦壯年而逝。而劉母去世還在劉父之前。劉景上面有一兄一姐,姐姐幼年即夭折,兄長也於近期病亡。
喪父!喪母!喪兄!喪姐!
劉景不禁啞言,他自覺上一世就已經夠慘了,豈料這一世亦不遑多讓,至親幾乎都死絕了,除了自嘲自己的命格莫非是天煞孤星,還能說什麽?
劉景對母親、姐姐毫無印象,父親音容笑貌也逐漸變得模糊,唯有兄長劉遠——
每當想起亡兄,他心口都會隱隱作痛,這是身體本能和情感記憶作祟,作為繼承者,他難以令自己置身事外,可謂感同身受。
劉父去世之時,劉景年僅七歲,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童子,兄長劉遠年十六,繼母張氏性情嚴酷,常苦兄弟二人,而劉遠愈加恭順,孝聞鄉裏。
華夏素來重視孝道,大漢王朝更是自詡以孝治天下,孩童啟蒙,《孝經》為先,就連皇帝諡號也多以孝字開頭。
當年霍光罷黜廢帝劉賀,理由是「五辟之屬,莫大不孝。」漢章帝也曾言:「甫刑abc ,莫大不孝。」言下之意,罪名以不孝為大。
反之,一個人若被世人認為「有孝行」,便會得到鄉裏美譽,乃至州郡賞識,正如孔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劉遠服侍後母孝謹,才學亦佳,弱冠即入長沙郡府,先任功曹書佐,後署戶曹史、戶曹掾,二十餘歲便掌管長沙一郡民生,深得長沙太守張羨和功曹桓階信任。若非天下大亂,京路斷絕,位何止百石吏?
怎奈天妒英才,劉遠比壯年而逝的祖父劉揖、父親劉尚更加不幸,只活了短短二十餘載便離開人世。
父母早早亡故,劉景可以說是由兄長劉遠撫養長大,兄弟二人感情非同尋常,當時劉景正於襄陽求學,乍聞兄長噩耗,可謂心如刀絞、痛不欲生,以致歸家途中整日精神恍惚,最終不慎跌下行舟,墜入湘水,這才給了他借殼重生的機會。
「如今三國時代的序幕已經徹底拉開,曹、劉、孫三大主角都已登上舞台,這是屬於他們的時代。」
劉景望着遠處靜靜流淌的河水,心中默默想道:「而我呢?我將在這個時代扮演什麽樣的角色?龍套?配角?主角?……」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