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二十一章 硬弓鐵箭

身為炎黃子孫,真為那些所謂的漢族精英感到羞恥,更為匹夫們的勇氣、不屈、忠義、尊嚴感到無上的驕傲和震撼!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古人誠不欺我啊!」
黃立剛得出結論,便眯了下眼睛,望着逐漸接近的一盞燈火,在院門前停了下來。
很快,趙小川便聞聲前去,引著李岳和兩個親兵進到院內。
「黃先生還沒休息啊!」李岳看着屋內的燈火,走過來,和窗前的黃立打着招呼。
黃立笑了笑,迎出門去,說道:「小公爺這麽晚了還過來,可是有什麽急事?」
李岳說道:「我今晚也要住在山寨,明早好和黃先生一同入山狩獵。正好,找到一張好弓,送給先生,看看合不合用。」說著,他命親兵拿來弓箭,遞給黃立。
之前,李岳送給黃立一張開元弓,是明軍常用的制式弓。但卻是軟弓,是專門為馬上作戰設計的弓種。
相比較其他角弓,這種弓弓片寬大,弓梢細小,具有極高的耐久度,可以保證騎兵遠程奔襲時即使暫時得不到好的保養也能保持戰鬥力。
開元弓最典型特徵是弓梢兩端掛弦處有鈎狀的延伸,專為戰場上的騎兵待箭矢用光,便可以用弓梢兩端的鈎子去地上鈎取箭矢,而不必下馬去撿拾。
所謂的「軟弓」,是相對於步兵用的重弓而言,拉力在六十斤以下。
使用「軟弓」可以使士兵更為輕鬆的瞄準,也可以維持長時間的戰鬥力,對於騎射而言,這兩點更為重要。
但對於黃立來說,開元弓不到百米的有效射程,以及破甲威力,還不能達到他的要求,主要是不能發揮他的超能。
黃立接過弓,仔細觀察查看,又站定身形,試著拉開弓弦。
李岳在旁解說道:「這是繳獲的清軍弓箭,應該是高手所用,需要很大的力氣,差不多有十力左右。」
清軍弓長約一米半,拉力通常為兩力至十五力。一力相當於十斤,十力的話,就是一百四十斤。
而十二力以上為練習弓,就是鍛煉臂力的,十一力以下才是打仗所用的弓。
清初的滿蒙八旗軍一般使用八至十力的強弓,射程近兩百米,很了不起的遠程武器。
黃立拉開了弓,手臂還是很穩,並沒有吃力的樣子,引來李岳的讚嘆。
「嗯,我能使用的弓,估計也就是這樣了。」黃立笑着說道:「差不多是全力了,再硬的弓,即便能拉開,也射不準。」
要張弓射箭,光是能拉滿弓還不夠,還得有餘力保持穩定。吭哧癟肚地拉開了,手抖腳顫蛤蟆喘,還怎麽能射准?
李岳欽佩地說道:「這也是很厲害啦,在我軍應該沒幾個人能夠使用此弓。黃先生,再看看這些箭。」
清軍的將官通常配箭五十支,騎兵配箭四十支,步兵弓箭手配箭三十支。這些箭中,重箭使用最多,其次是輕箭。
如果是七至八力的弓,射出的重箭可在五十米穿透鐵甲,七十米可以射穿鎖子甲和綿甲,一百一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