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光復漢室》[三國:光復漢室] - 第20章 商議對策

回陛下,臣認為不應急着平叛,董卓吞並皇甫嵩的士兵後,必定還會攻打長安,甚至威逼洛陽,這才是最大威脅。」
盧植說的與荀攸的判斷一模一樣,然而在場有不少人不信董卓會率兵來犯。
太傅袁隗反駁道:「洛陽與長安皆是天下中心,給那逆賊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對洛陽長安有非分之想!」
「袁太傅,董卓連皇甫嵩都敢殺,為何不敢攻打洛陽長安,你可莫要小瞧他的野心。」
一時之間,盧植與袁隗各執己見,互不服氣,氣氛頓時激烈起來。
劉辯微微嘆息,他感覺袁隗有些天真,或許是年紀大了,已經看不清當前形勢。
近幾年起叛亂的何止董卓一人,還有黃巾軍和西涼叛軍,這些人誰不是沖著洛陽而來。
誰能攻下洛陽,誰就有機會問鼎天下。
劉辯穿越至此就是為了阻止大漢衰退,他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
盧植提議:「如今洛陽兵力不足,難以抗衡董卓兵馬,以屬下之見,唯有一計可行。」
「是何妙計,愛卿請說。」
「徵召各地郡守勤王救駕。」
盧植話音剛落,袁隗又出言反對:「臣認為勤王救駕不可行。」
「袁太傅為何覺得此計不可行?」劉辯感覺這二人較勁上了。
「陛下有所不知,自黃巾之亂後,各州郡守有募兵權,這在無形中助長他們的反叛之心,一旦讓他們集結於洛陽,陛下恐怕難以壓制。」
袁隗此話得到不少人的讚成,就連劉辯也覺得他說得頗為有理。
各地郡守都能自行募兵,多則有數萬士兵,少的也有數千人。
漢室式微,一旦郡守有了兵權,那也容易有異心。
「公達,你意為如何?」劉辯拿捏不定主意,他只好問荀攸。
「回稟陛下,臣認為袁太傅與盧將軍都說得頗為有理。」
眾人愕然,荀攸說了跟沒說一樣。
這小夥子年紀不大,太極打得倒是不錯,這話說出來既不得罪袁隗,也不得罪盧植。
荀攸又道:「不過臣認為,陛下可以徵召忠心之臣前來勤王,那些心懷鬼胎之徒排除在外,如此一來便能萬無一失。」
「天下如此之多郡守刺史,誰對大漢忠心耿耿,絕無異心?」
正所謂人心難測,劉辯自己也難以分辨。
太常馬日磾說道:「陛下,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還有兗州刺史劉岱,他們都是忠義正直之士,由他們勤王最合適不過。」
北海孔融,是孔子之後,以孝順仁厚著稱。
徐州陶謙,謙性剛直,在徐州深受百姓擁戴。
兗州劉岱,孝悌仁恕,以虛己受人。
這三人都有着良好的品質,不易反叛,並且麾下有不少兵力,馬日磾的提議很快得到眾人讚成。
「好,那朕就召他們來洛陽勤王!」
劉辯大手一揮,讓中常侍荀攸替自己擬詔書一份,傳召孔融,陶謙與劉岱領兵來洛陽。
議事結束後,群臣各自散去,荀攸沒有走,他單獨留下。
劉辯知對方有話要說,問道:「公達是否還有事與朕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