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馬尼拉開始》[明末從馬尼拉開始] - 第2章 基地升級,實力大增

與其他殖民者相比,西班牙人最殘暴,動不動就屠華(假借土人暴動屠華,有時候也直接下場)。
其實其他殖民者也好不到哪去,比如荷蘭,手上也是血跡斑斑。
故,一旦被西班牙人發現,李弘毅這些人必然沒好下場。
翌日,李弘毅帶著人進山伐木,就地取材,開始造船。
同時,打獵也不能落下,這是食物唯一來源。
三天後,李弘毅等人造了十艘小漁船(十噸級),長十米,寬四米,非常結實。
李弘毅把農民分成兩部分,一半繼續進山打獵還有墾荒種田,一半隨他出海打魚還有製鹽。
其中以製鹽和出海最為重要,這關係到足夠糧食和肉食保存。
由於條件簡陋,製鹽方法採用的是傳統海滷製鹽,產量低且雜質偏多。
對此,李弘毅也不在意,夠用就行。
當天晚上,李弘毅讓人把基地中心方圓百米的地方,開墾出來,用來耕種。
「呼呼呼~」
李弘毅看着熊熊大火燃燒,幾乎映紅半邊天,幸好開墾了隔離點,不然他懷疑會把房子燒了。
第二天,安排好打獵、種田、製鹽人手後,李弘毅就帶人出海打魚了。
漁網是現制的,李弘毅讓人以樹皮為原材料製造三十多張漁網,這樣的漁網可能不太結實,但絕對夠用。
晚上,十艘漁船出海回來,李弘毅臉上露出笑容,打漁收穫太豐富了,每條漁船獲得四千斤魚,十艘小漁船獲得四萬斤魚不止。
這還是因漁網不結實,導致許多魚掙破漁網跑掉了,不然收穫還會更多。
即便是這樣,十艘漁船回來依然令人歡呼,激動不已,農民幸福感就是這樣簡單。
只要有糧食,能活下去,就容易滿足了。
四萬多斤漁獲,李弘毅把四萬斤魚肉生產農民,其他用鹽醃制,儲存起來。
四百個農民生產出來後,基地裏已有六百多個農民。
第二次出海,十艘漁船獲得五萬多斤魚,農民達到一千一百五十個。
第三次出海,十艘漁船獲得六萬多斤魚,基地農民多達一千五百多個。
第四次出海,漁船獲得六萬斤魚,農民再次增加。
基地發展進入正軌,出海打魚、打獵、製鹽、墾荒是主要工作。
李弘毅也不再出海打漁,而是漫山遍野的打殺土人,因為這些日子,基地附近已經有土人出現,他心裏清楚,隨着人口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基地遲早會被西班牙人發現。
為了基地安全,晚一天暴露實力就增強一分,故這些土人一個都不能留!
山林裏,李弘毅正帶著五十個農兵圍殺土人,農兵可由農民訓練來,只不過要花費一些時間,但戰鬥力也不弱。
農兵至少比土人強多了。
土人茹毛飲血,用的還是骨棒骨刀,這種戰鬥力比猴子好不了哪裏去。
「前面有十幾個土人,快追上去!」
李弘毅眼睛冒光,土人在他眼中,就是一個個獵物,幹掉土人生產農民,這生意不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