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為李世民劇透玄武門[歷史直播]》[開局為李世民劇透玄武門[歷史直播]] - 第3章 玄武門之變(三)

天音慢條斯理,依舊在誦讀著極為可怕的內容
【……不得不說的是,這段記載的確相當奇怪。無論李淵也好,李世民也好,在繼位的事情上似乎都喜歡與neei過不去。李淵為了宣揚天命,曾經記載自己有「三乳」——胸前有三個neei;而李世民逼父奪權,第一反應也是跪下來吸他爹胸前的neei——也不知道是吸的哪一個neei。但總的來看,李家似乎都對neei有着奇怪的痴迷。】
這一次面無表情的輪到太子李建成了,因為秦王府的兵卒向他與齊王投來了好奇的眼神——事涉皇家機密,誰不愛聽?既然自家主上不能妄議,那看看您二位總可以吧?
李建成萬萬沒有料到,他居然有朝一日能在秦王府兵卒前體會到近似於「羞憤」的感覺。他忍耐良久,終於脫口嗬斥:
「放肆!」
眾多騎兵依然沒有收斂,直到秦王冷冷咳嗽一聲,毫無疑義的發出了抬頭的信號。
雖然已成死仇,但李家兄弟在這一點上的立場還是相當一致的。
【在父子交心的眼淚流完之後,就開始進入到大家熟悉的流程中。玄武門之變後三日,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下令將一切事務交由李世民處置;六月十六日,李淵親筆傳諭裴寂等,表示自己退休做太上皇的意願;八月初八,李淵下詔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推辭不受;然後又下詔,又推辭,走完三辭三讓的慣例之後,李世民勉為其難接受禪位,並於第二日立刻舉辦了登極大典。
——要知道,漢獻帝當年禪位給曹丕,那三辭三讓的流程可是走了整整九個多月;能在一天之後速通三辭三讓,李二陛下這效率的確非同凡響。而且,禪讓完畢後第二天立刻搞登極大典,那簡直是裝都不願意裝一下——搞不好從六月玄武門到八月禪位,中間時間全在籌備登極典禮,臨到頭才讓李淵補了一道手續。】
大概是被刺激之後破罐子破摔,李建成立刻譏笑了一聲:
「沐猴而冠,莫過於此!」
李世民毫無理睬。
【那麽,到此為止,整個玄武門的經過已經講完,雖然日後還有李世民寬待太子齊王舊部,藉此團聚朝野的種種舉措,但大都只是後話了,我們之後會提及。
簡單梳理玄武門之後,我們便順理成章的會面對新的疑問:怎麽評價這個極為關鍵、左右了唐朝命運的宮變呢?
在這裏呢,up主也不敢班門弄斧,炫耀什麽獨特的見解。只是做一點小小的思考:在回答這個疑問前,我們可以思索兩個問題:
第一、對於李世民而言,玄武門之變的結果,究竟是一個僥倖,還是時勢的必然?
第二,如果玄武門之變沒有成功,歷史會如何進展?

聽到此處,無論李世民、李建成,亦或侍立在側的尉遲敬德、侯君集,不覺都豎起了耳朵,百倍提高了注意——如果方才還只是引人入勝的皇室秘聞,那麽現在就是最為要緊的戲肉了;既然天音打算評價這一驚天動地的「宮變」,那就必然會泄漏大量的信息,乃至於暴露自己的傾向喜好,甚至事態發展的走向!
——只要讓這些稀世的人傑們悟出這些信息的一丁半點,那必然可以藉此掀動風雲、把控天下,影響不可計量!
一時間場中寂靜萬分,只聽得到馬匹不安的踏動聲。
【首先,是玄武門之變的結果。在傳統的史料中,一直設法將李世民描繪為一個弱勢的、被動的、被局勢推著走的人物,千方百計暗示他的無奈——似乎驍勇善戰、絕世英才的秦王真是被父兄逼迫得無可奈何,最終冒險做殊死一搏,並僥倖而獲得了成功。
但事實真是如此麽?
在文獻的考據日漸精細之後,學界找到了更為詳盡的證據——早在玄武門之前,李世民已經草蛇灰線,在諸多要害部門布置了數量驚人的棋子。譬如把守玄武門、阻遏太子精兵的左屯中郎將常何,又譬如果斷率禁軍與太子齊王衛隊的敬君弘,這些是史有明載,明確倒向秦王的禁軍將領。而沒有記載的?沒有記載的更是多如牛毛。
從多年發掘的墓誌銘判斷,李世民對宮廷守衛的滲透決不止於上層,而是由上至下,無不包攬——如禁軍將領中的曹欽、劉辟惡、袁石、安元壽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人在歷史中籍籍無名,但在墓誌銘中,他們卻是「靖逆惡於北門」——直接在玄武門與李建成李元吉幹上了,而且都「特蒙秦王驅使」——攤牌了,我是秦王的人!
換句話說,這些禁軍將領原本該是皇帝最親信的侍衛,但他們卻深度介入了玄武門之變中,毫不猶豫的倒向了秦王。如此深刻、全面、無所不包的滲透,也難怪會出現宿衛禁軍與秦王府軍並肩作戰的奇事了——大家都是秦王的人,分什麽彼此呢?】
李建成在馬上微微搖晃,幾乎坐立不穩。
他最為恐懼、憂慮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一聽到天音報菜名一樣的報出那一長串姓名,李建成便知道一切再無可挽回——禁軍已經不是被收買、被欺騙、被利用這麽簡單了!他們已經直接倒戈了,他們乾脆就是老二的衛隊!
還怎麽贏?還怎麽贏?!
但天音依舊輕鬆愉快,毫無停頓的宣判李建成的下場:
【……那麽,被李世民滲透的僅僅只有禁軍麽?當然不是。以李二陛下的才略膽識,怎麽會只做這點準備?實際上,在宮變發動以前,他已經向遠在外地的李靖與李績派出密使,詢問他們對宮變計劃的態度。
而這兩位地方實力最大的軍頭,僅有的可以與天策上將李二鳳媲美的軍神,名列武廟十哲的絕代天才,又是如何表態的呢?——他們倒沒有同意加入,但同時也保持了沉默,沒有將這要命的消息向皇帝透露一丁點。
喔,對了,僅僅只是詢問地方軍頭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從材料中找到更可怕的記載:當時有幾位侍御史、太常博士,七八品碌碌無名的小官而已,秦王居然都向他諮詢過解決李建成的計劃。這些人推辭沒有回答,秦王也並未加以逼迫。
——怎麽說呢?剷除李建成的計劃已經連七八品的小官都可以知道了。消息散播得這麽廣泛、深入,那恐怕滿京城上下的文官早就被秦王殿下騷擾了個遍,百官已經心知肚明,甚至都不會對玄武門之變有什麽意外。
說實話,這相當於已經在李淵眼皮子底下蹦迪,但皇帝陛下居然依舊絲毫不知……
了解到這一切後,我們就能明白玄武門之變時京城怪異的安靜:當時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曾經釋放囚徒直奔宮內,預備與秦王匯合;而從監獄到太極宮少說數十裏路,居然沒有一個人出來攔一攔。
——真的,哪怕獄卒們對天放兩箭呢,好歹也算對得起陛下發的餉吧?
與這樣廣泛的滲透相比,那諸如太子身邊的臥底王晊,安插在齊王府泄漏了李元吉情報的密探,其實都已經並不算什麽大問題了。好歹這兩位的貼身親衛沒有倒向秦王,那足見他們已經儘力了。
內鬼太多,老爹掛機,這仗還能怎麽打?】
大概是震驚太過劇烈,在天音娓娓講述出那些驚天動地的密報後,李建成卻漸漸麻木,再也感覺不到最初聽聞名單時的驚懼狂怒。甚至在聽到太子率更丞王晊也是秦王臥底時,他面上都毫無波動:滿朝文武都在向秦王獻媚,區區一個姦細又算什麽?
累了,毀滅吧,趕緊的。
【在整場宮變過程中,被李世民詢問過的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