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孫朱雄英》[皇明皇太孫朱雄英] - 020章 遷都之議

020章 遷都之議(1/2)
老朱想要遷都,這不是什麽秘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來說,應天府號稱六朝古都,這甚至都是少說了。但是這是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粱等王朝的都城,相對來說是一些小王朝,普遍王朝命數較短,或者是偏安一隅。
應天府,絕對不是老朱心裏的都城首選,理由也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
一是歷史上以應天為國都的朝代都氣數很短,二是應天偏於東南,不便於控制全國,三是應天位於江左,城防有隱患,大軍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很快到達應天府。
笑眯眯的看着朱雄英,老朱問道,「英兒,你為何想着遷都?」
「皇爺爺,我可是你的親孫兒。」朱雄英頗有些無奈的說道,「皇爺爺前些年在咱老家建中都,朝野上下誰不知道皇爺爺想要遷都?」
老朱立刻樂了,他在老家鳳陽嚐試著建皇宮,也確實想要建都鳳陽。只不過這些事情,也就是想了想而已,真的不合適,自然也就半途而廢了。
「那你說說?咱想要去哪?」老朱看着朱雄英,似乎是隨口問道,「應天府,這裏為何就不適合成了?」
朱雄英直白說道,「應天府確實不好,我大明可不是偏安一隅的小王朝。我們要轄全國,自然也就要朝着關中、朝着北方遷都了。而且這皇宮,現在地勢也不好,更不行了。」
這話雖然直白,可是說到了老朱的心坎上。說到底就是現在的皇宮地勢有點低洼、下沉,有些不對稱。說到底就是建皇宮的時候,有填湖的因素,所以現在有些下陷了,這讓老朱更加的不喜歡。
朱標隨口問道,「汴梁怎麽樣?北宋朝都,中原腹地。」
「無險可拒,而且又有水患。」朱雄英開口,回答道,「據說那裏常年戰亂已經殘破,要是再修城必然耗費頗大,那可不划算。」
老朱立刻笑着點了點頭,隨即也繼續考校,「咱們應天府好啊,應天府繁華,又是咱大明賦稅重地。有着這魚米之鄉,咱就不需要擔心賦稅之事。」
「應天府當陪都就是,二京制也沒什麽不好的。」朱雄英繼續說道,「到時候,在應天府也留下一套班子,有心腹可靠之人留守。」
朱標則說道,「英兒,這可靠之人,也需有提防。你記住了,這天下,最不可靠的就是信任、猜疑。尤其是用財帛、權勢去考驗人心,這是最不可靠的。」
到底是老朱的血脈,骨子裏也是有着那麽一些多心、有着一些疑心病的。當然朱標這麽說,也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應該有的心態,他們確實沒辦法憑藉著信任之類的做些事情,尤其是陪都的地位可不一般。
朱雄英繼續說道,「皇爺爺,若是咱們遷都,這也是好事。我前段時間看了些奏章,應天府現在的戶籍就過百萬,這是繁華了。只是文武勛貴,也太多了,又靠近咱老家,更不好。」
淮西勛貴實力強大,這裏面也有不少驕橫擅權。當初不回鳳陽老家,也是因為一旦遷都鳳陽,淮西勛貴集團必將利用盤根錯節的宗族、鄉裏關係擴大勢力,對皇權的威脅將更大。
老朱點頭,繼續提問,「英兒,你說說咱遷都,還有些什麽想法?」
「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始,北地就失去掌控,也失了漢家百姓的民心。靖康那麽一遭,又是前元。現在到底還有多少漢家百姓披髮左衽,猶未可知。」
這也是實話,從兒皇帝石敬瑭開始,燕雲十六州就脫離漢家王朝掌控。這數百年的歷史,很多北地百姓已經習慣了一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習慣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統治。
現在大明王朝收復北地,自然也就需要加強對民心的影響,加強大明對北地的控制。
這也確實是遷都的想法之一,這也是老朱想要遷都回關中的根本原因之一。回到關中建都,這有利於控制全國,這也是恢復漢唐時期漢家王朝的影響。
「皇爺爺,其實我不想遷都西安。」朱雄英也不介意,直白說道,「那邊雖東守黃河、南依秦嶺、西望隴原、北眺大漠,易守難攻,這確實是國都首選之地。但是,於國不利。」
認真聽著的老朱正色了,立刻問道,「為何?」
「孫臣前些時日翻了些書,西安雖是唐王朝國都,但是那裏已經不適合成為皇明國都。」朱雄英也嚴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