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10章 關寧軍至

中午時,崇禎一行已經來到天壽山中。
天壽山,也是大明皇陵所在,自明成祖朱棣以下有十二位皇帝葬在這裏,崇禎本來也應該葬在這裏,所以才叫明十三陵。
聽聞崇禎駕到,守陵太監趕緊迎出大門。
「奴婢等不知道萬歲爺駕到,未及遠迎,死罪。」
「平身。」崇禎厭惡宦官制度,但是也沒有為難這些太監。
說白了這些太監也是宦官制度的受害者,如果有得選擇的話,誰又願意割掉自己的子孫根當個殘缺?留着跟妹紙做愛做的事不香嗎?
王家彥上前道:「聖上,入園祭掃一番吧。」
大明以孝立國,經過祖宗陵寢而不進去祭拜一番,是要遭到士大夫口誅筆伐的,將來史書上也會留下罵名。
但是祭拜皇陵可不是點幾柱香叩幾個頭就能完事,而是有一套嚴格繁鎖的流程,半天都未必能完事,到時候流賊大軍沒準就追上來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崇禎覺得還是命要緊。
當下崇禎說道:「算了,以後有時間再來祭掃吧。」
身為言官的戶科給事中吳甘來怫然作色道:「路過祖宗陵寢而不入內祭告洒掃,此非人子當為,臣請聖上收回成命。」
崇禎搖搖頭道:「流賊追兵隨時可能追到,算了。」
吳甘來也是頭鐵,怒道:「大明以孝治天下,聖上過祖宗陵寢而不入乃大不孝,就不怕將來史書上留下千秋罵名嗎?」
「大不孝?」這下崇禎真不能忍。
大明的這些言官,真是為了懟而懟。
你就是賣直沽名,那也得分時候吧?
當下崇禎把臉湊到吳甘來的面前,口水更是直接噴他臉上。
「要是因為祭掃祖宗陵寢耽誤時間,致使被流賊的追兵追上,致使朕與爾等一體戰死在這,致使煌煌大明社稷崩碎、國祚中斷、江山易主,這才是不孝!大不孝!吳給事,你想讓朕將來無面目見列祖列宗於九泉之下嗎?」
吳甘來張口欲言,急切間卻無從反駁。
兩相比較,確實是大明國祚更加重要。
不過噴子是不會這麽容易認輸的,吳甘來很快梗著脖子說道:「流賊追兵再急,也不會轉瞬之間追至,聖上若是怕流程繁鎖,太過耗費時間,只是簡單祭掃一下也是可以,至少可以堵住天下幽幽眾口,將來史書上也不至於留下罵名。」
崇禎哂然說道:「合著吳給事做事是為了給人看?只是為了做個樣子?」
說此一頓,不等吳甘來反駁又道:「朕平生最厭惡形式主義,但凡做事,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實事,而不是為了做個樣子,虛以應付給人看,祭掃皇陵亦當如此,朕若祭掃絕不是為了給人看,更不是為了堵天下人的幽幽眾口。」
「待將來,若是能蕩平各路流賊,掃滅建奴,」
「朕定會再來天壽山,祭告我大明列祖列宗。」
「至於現在,大可不必為了形式而多此一舉!」
「聖上英明。」王家彥欣然點頭道,「老臣附議。」
因為這其實是在甩鍋,無故遺棄祖宗陵寢可是重罪,既然現在崇禎願意自己擔著,他們這些官員自然是不會拒絕。
不然鬼知道你崇禎會不會秋後算賬?
孟兆祥、吳麟征等也紛紛發聲支持,吳甘來便也不敢再多說。
不過吳甘來也沒覺得自己臉上難堪,因為大明的科道言官就是干這個的,懟天懟地懟皇帝是他們的日常,結果怎麽樣就無所謂。
崇禎又問守陵的大太監道:「你叫什麽名字?」
「老奴孫象賢。」大太監激動得聲音都變得哽咽。
崇禎又問道:「孫伴伴,你在萬壽山多少年了?」
孫象賢垂淚道:「回萬歲爺話,已經十七個春秋了。」
守陵十七年了?難怪崇禎的記憶中沒有這個老太監。
崇禎又問道:「孫伴伴在萬壽山十七年,對附近地形應該很熟悉了吧?」
對於守陵太監來說,守陵只是職使,並不是被軟禁,是可以自由外出的,孫象賢在萬壽山皇陵守了足足十七年,肯定熟悉地形。
孫象賢道:「熟得很,萬歲爺是要去哪嗎?」
崇禎道:「你知不知道哪兒有小路可以越過長城?」
「有有有。」孫象賢道,「從這往東北方向走二十裏有個叫片石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