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 第十七章 北衙諸衛(2)

講話有說服力,是個好苗子。這次他就少說兩句,坐那兒當個擺設就行,免得讓那些牙尖嘴利的希臘人笑話。有什麼話,就讓孩子來說。
打仗之外的事,義父幾乎對她言聽計從,所以不顧郭康的遲疑,把他也拎過來了。
看到他出現,旁邊同樣代表老爹出場的李玄英高興地湊過來,其他兩人也和他打招呼。
在他們這些人對面,是北衙貴人的幾位代表——也先薩萊萬戶脫脫不花,駐紮在克里米亞,負責管理第聶伯河下游的各部落;帖木兒薩萊萬戶喬治,駐紮在別兒哥薩萊故地,管理伏爾加河下游的各部落;也里哥薩萊萬戶耶律欣,駐紮在基輔,管理第聶伯河上游的草原腹地。
北衙諸衛是汗廷最主要的兩支軍事力量之一,然而,隨着汗國的開拓,這支草原軍隊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
第三代紫帳汗脫脫在位時,北衙諸衛的實力趨於極盛。輔政的也先不花太師指揮欽察二衛、不里阿爾三衛的軍隊,先後在基輔和斯摩棱斯克附近,擊敗立陶宛軍隊,又在頓河附近打敗了白帳汗國的干涉軍。但戰爭之後,汗廷內部的矛盾,因為各方勢力失衡,反而更大了。
雖然最終獲勝,但也先不花太師認為,草原軍隊缺陷太明顯,需要進行改革。他希望打散原來的部落,重新進行編組,挑選精兵,組織新軍。
太師派出使者,去各部落的草場巡查。使者們持着汗廷的大纛,背着黑鐵鍋,在部落里宣傳,招募善戰的牧民。報名的人,現場進行考核,那些馬術、騎射、格鬥皆合格的勇士,每十人授予一口鐵鍋,帶回大斡耳朵。
招募來的勇士們,以營為單位,集中訓練。每營有鐵鍋八十口,因此這次行動,也被稱為「八十鍋」改革。
在也先不花太師的主持下,汗國還修復了克里米亞的希臘古城切索尼斯,作為據點,在周圍屯田。第一批士兵訓練了兩年後,太師又派人去各部,把他們的親族都接來,安置在克里米亞北部的草原放牧,設立固定的機構,管理各個草場。這樣,這些草原精銳就脫離了原本的部落,加入了新的組織。
原本,北衙諸衛需要依靠徵召的各部軍隊,但這些貴人、酋長們並不總是可靠,找借口不來、在戰場上觀望,都是常見的事。有條件的情況下,大家都想保存自己部落的實力,讓別人承受損失,自己去分戰利品。
各部的戰鬥力也參差不齊,核心部落大體來說還行,其他外圍部落則往往讓人一言難盡。但汗國也沒法直接插手,只能將就着用。有權威的統帥還能驅使他們打仗,換一個根基不深、聲名不顯的,被這些「友軍」劫掠然後逃走,都不是罕見的事情。
身為老資格的草原軍隊統帥,也先不花太師自己,對於這些缺點,就是最清楚的。
現在,重新招募整頓之後,情況就好了很多。北衙新軍的紀律遠比之前的游牧軍隊好,能夠更好地執行命令,作戰素質也提升了很多。
但是,這種公然挖牆腳的行為,理所當然地引起了草原貴人們的普遍不滿。
幾次招募之後,草原各部都在風傳這個消息。連金帳各系汗王帳下的把兔兒們,也貪圖紫帳的鐵鍋,紛紛跑路去投奔。
也先不花太師一生征戰,在草原各部很有威名,他還在的時候,暫且沒人敢亂來。然而後來,太師在和波蘭-匈牙利聯軍的戰鬥中陣亡。消息傳到草原上,立刻引發了叛亂。
原北衙貴人,和斯拉夫王公們串通,又引來立陶宛、白帳和波蘭,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汗廷被迫結束了對南方的戰爭,與奧斯曼媾和,延緩再次入主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全力北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