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業狂潮》[重生之工業狂潮] - 第五百六十二章 葉公好龍

當桃花島上人馬雲集,各個工廠啟動生產的時候,萬裏之外的龍島,儘管春寒料峭但同樣熱火朝天。
2月的最後一天,藍市2005年春季項目開工儀式在島內納潮河北岸舉行。
會場安排在東華汽車整車製造項目工地上。這一天,佔地800畝的工地上,彩旗圍了一圈,廠房位置立起了十幾座打樁機。
樁錘上裹上了紅綢布,吊裝了管樁,柴油機也噗噗地保持着怠速。施工路用壓路機碾壓得結結實實,鋪上了厚厚的預製水泥板。
路的盡頭是一片大大的空場,同樣進行了硬化處理,中間搭起了發令台。
發令台一側,是一排準備開工的項目展板,藍市上半年準備開工的200多個項目都被公示在展板上。
另一側是一排拚裝的施工臨建房,今天被打掃出來用作休息室。上午10點半的時候,李繼民和董建國帶領縣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到了工地。
溫曉宇升任市長後,李繼民接替溫曉宇主持濱海縣委工作,董建國接替李繼民主持政府工作。
兩人仕途都邁出了關鍵一步。李繼民如果能保持濱海縣的發展速度,干出幾件出彩的業績,進入副廳級是順理成章的。
他當過濱海縣化肥廠廠長、物資局局長、電力局局長,十二年前就已經是濱海縣的副縣長,今年剛剛45歲,算得上年輕有為。
董建國比李繼民大兩歲,在正縣級幹部中也算是年輕的了。李繼民祖籍濱海縣,但他父親曾在豐藍縣任職,李繼民在豐藍縣出生、長大、讀到高中,檔案裏籍貫一欄便寫著豐藍縣。
他在濱海縣擔任一把手,勉強算不在成長地任職。董建國是土生土長的濱海縣人,他的任命就有些爭議,報備到省裏被挑了出來。
王慶來專門跑省裏,以
「該同誌熟悉濱海縣整體經濟工作,親自組織龍島開發,經手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為由,拿下縣長這個職務。
王慶來已經是省委領導,說話很有分量。此時的藍市,經濟體量遠遠甩開趙省其他地市,早就一飛衝天。
2004年,藍市國民生產總值接近3000億,在全國排名第7。排在第一的是滬市,7450億,第二燕京4680億,第三羊城4210億,第四吳州3450億,第五鵬城3430億,第六薊市2950億,第七藍市2886億,第八山城2665億,第九姑蘇2510億,第十梁溪2350億。
趙省省會石市排在了第21位,1633億。誰都知道藍市的崛起有東華實業集團一半功勞,溫曉宇、李繼民、董建國等人的進步也是如此。
現在體制內講究
「經濟掛帥」,以實績論英雄,甚至出現了
「唯Gdp論」的說法。擅長抓經濟的幹部,相對來說更容易晉陞。此時,六輛中巴車正走在藍濱公路上,已經來到孫集鎮。
吳家棟坐在中間一輛車內,對面是王慶來和溫曉宇。看着車窗外,吳家棟誇讚說:「沒想到我們北方的一個小鎮竟然也有這樣的繁華景象。」王慶來感慨地說:「這裏變化太大了,十年前我到南陳村,腳下這條路只是兩車道,最多9米寬。現在已經是雙向六車道,還設置了專門的單車道。當年我的奧迪算是轎車中的頂配,現在您看,各式各樣、五光十色,許多轎車我都叫不出牌子。那個時候我下來調研,老百姓都得靠邊站,遠遠看着我們的車隊。現在,人們波瀾不驚、十分從容,這也是富裕的表現。」吳家棟哈哈笑着說:「沒錯,人的地位與財富是掛鈎的,你們藍市發展得快,人們腰包鼓,不怕突發變故,才會淡定從容。曉宇同誌從掛職算,來藍市已經十幾年了吧,現在多長時間回一趟燕京?」溫曉宇莞爾一笑說:「領導,我除了出差,已經很少去燕京。我的家在這兒,我的愛人和孩子也都在這兒。剛剛路過南陳村,那邊的東華名苑就是我的家。」
「啊?」吳家棟再次一愣,然後哈哈哈一笑說,
「也是哦,聽說安老爺子也在南陳村,中午我要去拜訪他一下。」溫曉宇一愣,然後解釋說:「中午在濕地公園的會所用餐,這是辦公廳的安排。」吳家棟擺擺手說:「他們安排他們的,我們去我們的。你給老爺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