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睜眼,父親讓我放棄學業進城搬磚》[一睜眼,父親讓我放棄學業進城搬磚] - 第6章

徐二龍聳聳肩,愛莫能助,他試探着問道:「要不,我這兩天再看看,看還能捉一隻不?」

「行。」老頭子高興起來:「那你想辦法,幫着再弄一隻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現在走路無力,我也沒辦法,只能盡量燉點營養的東西給她吃。」

「老奶奶病後體虛?腳軟無力?我們鄉下,倒是有個偏方,不知你們試過沒有?」徐二龍問。

「什麼偏方,說來聽聽?我們也試過了一些偏方的。」老頭子屬於典型的病急亂投醫,什麼方子都要試一試。

「用黃鱔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龍說著這個偏方。

「沒有,這個沒試過。」

「試試吧,感覺還是管用。我爺爺在世時,教給我的,我奶奶現在就經常吃,腿腳非常硬朗。」徐二龍把這個偏方,詳細講給老爺爺聽。

「好,我到時候,去買黃鱔。」老爺子記下這個偏方,突然想起:「小夥子,你跟我說這個偏方,是不是想趁機賣黃鱔給我?」

徐二龍笑了起來:「我剛才真的只是給你說說這個偏方,不過,你現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魚嗎?我捉甲魚的時候,也順帶給你弄些黃鱔過來?一客不煩二主嘛。」

老爺子跟着笑:「行,不過,可記得便宜一點。真要有用,我給我們廠里這些人,介紹介紹。」

徐二龍也是想着這條路子,能有人主動幫着牽線搭橋,最好不過,也算暫時有點穩當的門道,省得象今天這樣四處找客源。

「到時候我怎麼來找你?」徐二龍問。

「你就跟人打聽李援朝好了。」老頭子爽朗的笑:「我兒子叫這個名,是廠廣播站的,大家都認識,一問就知。」

徐二龍抽抽嘴角,當初進廠門口的時候,隨口胡諂一個名,還真的對上號了。

從化工廠出來,徐二龍掏了三分錢,買了一張纜車票,坐纜車上去。

這纜車,是國內軌道最長、坡度最陡、運行最久的地面客運纜車,承載縣城幾代人的回憶。

(連接縣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旁邊的三道拐還保留許多明清老建築,現在是打卡地)

從投入運行開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兩分的價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價。

徐二龍坐在纜車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緒翻騰。

以往,沒錢,連三分錢的纜車票都捨不得買,許多時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縣城。

當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纜車的時候,哭着鬧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猶未盡的出來。

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後,決不會再有這麼心酸窩囊的時候,他不會允許自己再為錢折腰。

徐二龍去了沙井農貿市場。

這會兒,還不叫沙井農貿市場。

現在這兒屬於翻砂廠的地盤,只因這位置,處於幾個巷道的交叉點,往來的人要從此經過,在沒開放的時候,許多人就拿些小東小西在這兒偷偷交換,久而久之,自發形成農貿市場。

徐二龍轉悠一陣,觀察着市場行情。

雖然八十年代開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