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玄德] - 十七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傳授兩人知識的過程中,劉備發現關羽學得快一些,張飛學得慢一些。
他想着,這或許是關羽的家族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而關羽接受過一定的基礎教育的原因。
關羽和劉備說過,他的家族並不窮困,有點產業,在家鄉勉強有點耕讀傳家的意思,他的祖父和人學過左氏春秋,估計也是古文學派學術下移過程中的幸運受益者。
所以關羽跟着祖父讀過書,有一定的文化水準,本身也有才能,跟着劉備學起東西並不吃力。
與之相對的,小門戶出身的張飛則沒有這樣的條件。
在幽州這塊人與人日常打成一片的熱土上,張飛和劉備的成長路數高度一致,他家和劉氏宗族早期差不多,勉強只能提供給子弟掃盲級別的教育。
張飛本身又不太安分,打小就是個進獄係人才,一身寄能,惟恐天下不亂,就喜歡和有活力的社會團體混在一起成就一番事業,很早就成了劉備的小弟,文化底子當然不如關羽。
但兩人都能學會劉備傳授給他們的知識,也都能掌握,且對此充滿興趣,甚至還有點靈氣,並不笨拙。
在討伐戰爭末期,盧植讓劉備試著成為了盧氏家兵的統領軍官,給他一定的指揮權力,在最後一戰中讓劉備指揮一支盧氏家兵。
劉備則以關羽和張飛兩人為一線指揮官,帶著那支五百人的盧氏家兵成為了最後一戰中最耀眼的明星。
他們以堅強的軍陣突入敵陣之中大殺四方,動搖了對方中軍,使得對方首腦感到震恐,帶頭逃跑,成為盧植克敵制勝的最重要依仗。
戰後,盧植希望為劉備和關羽張飛兩人申請軍功。
劉備則跪伏於地,說自己的一切都是盧植給的,不敢奢求軍功,只要有些物質獎勵就可以,另外,就是希望跟隨在盧植身邊學習,不願去其他地方。
盧植當然知道劉備的心思,笑罵幾句,允了劉備的請求,將他帶在身邊傳授古文經典和軍事學識,師徒兩人在雒陽相處了一年多,期間,盧植也帶著劉備認識了不少他的朋友。
一年多以後,廬江郡發生叛亂,朝廷因為盧植在九江郡的優秀成績,再次拜盧植為廬江郡太守,讓他去廬江郡平叛。
劉備本來是要跟隨的,裝備都打點好了,結果關鍵時候,母親病重的消息傳來,前往廬江跟隨盧植平叛的希望成了泡影。
他只能含淚拜別盧植,然後把關羽和張飛留在盧植身邊聽用,囑咐兩人用性命保護盧植。
劉備一人返回涿縣之後,精心照料母親,一年多以後,母親的身體康復,劉備也得知廬江之戰勝利結束,盧植領受戰功返回雒陽。
他本來準備在這個時候就繼續前往雒陽的,結果關羽和張飛兩人帶著不少財物返回了涿縣,並且帶來了盧植的親筆長信。
盧植在信中誇讚了關羽和張飛兩人的勇猛善戰,稱讚兩人是熊虎之才,很有培養價值,囑咐劉備重視兩人。
接着,盧植交代了劉備一件事情。
他說他已經着手開始為劉備操作前途,在舉孝廉的問題上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讓劉備做做準備,和涿郡太守韓榮會晤。
盧植明確說了,韓榮在他這邊基本上已經拿下了,雙方談得很愉快,只要劉備表現的不是太奇葩,涿郡的孝廉名額給他一個是十拿九穩的。
對此,劉備十分激動。
這件事情,其實在劉備返回涿縣前夕,盧植就和劉備談起來過。
當時盧植的意思是,對劉備來說最好的一條進入仕途的道路就是涿郡太守為他舉孝廉,使他得以進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