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資:學生指導與班級管理》[小學教資:學生指導與班級管理] - 小學教資:學生指導與班級管理第2章 感覺和知覺在線免費閱讀(2)

比特別明顯。

②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

舉例:吃梨會覺得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後接着吃梨,會覺得梨很酸;喝了苦藥後接着喝白開水,會覺得白開水有點兒甜味;凝視紅色物體之後再看白色的東西,會覺得後者有點兒青綠色。

(3)感覺後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後,暫時保留的感覺印象,也叫感覺後效。(正後象、負後象)

(4)感覺的補償:指某種感覺系統的機能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感覺系統的機能來補償,如盲人的觸覺很靈敏。

巧記:上帝關上了你的門,卻打開了你的窗。

(5)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如:聽到一首歌曲覺得身心愉悅;看到紅色會覺得溫暖,看到藍色會覺得清涼。

二、知覺

1.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是多種感覺器官協同活動的結果。

2. 知覺的種類(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3. 基本特性

(1)理解性:在知覺的過程中,人總是用過去所獲得的有關知識經驗來解釋知覺對象的特徵。

(2)整體性:在知覺過程中,人們並不是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感知為統一的整體。

(3)恆常性:客觀事物本身不變,當知覺條件發生一定變化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

(4)選擇性:人在知覺客觀事物時,總是有選擇地把某一事物作為知覺對象,與此同時把其他對象則作為知覺對象的背景。

4. 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1) 觀察的品質: 目的性、精確性、順序性、深刻性

(2) 觀察力的培養

a) 要使兒童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

b) 要使兒童具有相應的知識準備。

c) 指導兒童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技能。

d) 要重視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