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後周》[水煮後周] - (五)節度使的來歷

講述唐朝、五代十國以及宋朝前期的故事,離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節度使,又叫藩鎮。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建國皇帝都出自節度使,由此可見,能以一己之力把前朝的皇帝拉下馬,節度使的權勢絕對不小。
唐朝初期,朝廷在重要地區設置總管統兵,即負責管理調度軍需的支度使。唐睿宗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官職。
隨着時代的變遷,唐朝中央政府權力日漸式微,對地方的控制力也隨之減弱,此消彼長,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一身兼任軍區司令員、公安局長、司法局長、稅務局長等職務,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是防區內最大的官。
忠心於朝廷的節度使會服從安排,也會上繳賦稅,朝廷安排移鎮,互換防區,也會不折不扣執行。
那麽不忠心於朝廷的節度使又是怎麽樣的態度呢?無非動不動就拿出刀槍劍戟、火箭導彈對著朝廷齜牙咧嘴,耀武揚威。
天下為什麽一定要姓李,難道就不能姓田姓朱嗎?我很不服你,想必你也看我不順眼吧,來修理我呀,來揍我呀!上竄下跳,一副賊賤兮兮的模樣。
長安天子,魏博牙兵。
在長安天子最大,無論時代怎麽變遷,都是姓李的君臨天下。肉爛在鍋裏,也是李家的一盤菜,旁人只有羨慕不已,留口水的份。
但是在魏博這塊地方,皇帝的詔令都不好使,因為是牙兵說了算,節度使只是一個擺設而已。至於天子嘛,山高皇帝遠,遠在長安的天子也鞭長莫及。
魏博牙兵子襲父位,父親老了退休了,兒子接替位置,一代傳一代這麽延續下去,真正的世襲罔替。大家親戚連著親戚,朋友連著朋友,關係盤根錯節,環環相扣,不折不扣的一個武裝利益集團。一人有事,一族人上,真是一呼百應。他們既要撈取好處利益,又不願意承擔責任後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擅自廢立節度使。如果節度使不願意同流合汙,那就驅逐出境,或者乾脆一刀宰了。如果節度使乖巧懂事,那麽就能相安無事。
這個同誌,看你戴個眼鏡,斯斯文文,老老實實的樣子,想必很好忽悠很好糊弄,來做我們的節度使吧。說的就是你,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過來過來。什麽,你害怕呀?這有什麽好怕的,只要你乖乖聽話,為我們撈取好處,我們就把你當菩薩供著。好處我們得,出了事你來被黑鍋,這個節度使當起來一點也不難嘛。怎麽,你不願意啊!哼哼,這裏一畝三分地,我們說了算,既然到了我們的手裏,就由不得你自己做主了。如果不服從我們,就請你吃板刀麵或者餛飩。
正因為魏博牙兵囂張跋扈,無法無天,最終遭受了兩次大屠殺。不僅如此,還被分拆成了天雄軍和鎮寧軍。延續百年的根基雖然被連根拔起,但是餘威猶在。
劉知遠建國後漢不久,立刻搬出了賞賜功臣的盛宴。再不大加賞賜,只怕河東舊部就要發牢騷了。劉知遠做人十分上路,懂得知恩圖報。為了安撫人心,為了避免窩裏哄,立刻論功行賞。史弘肇升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做了後漢國三軍總司令。蘇逢吉升任宰相,當了後漢國常務總理。楊邠升任樞密使,掌控後漢國軍權。王章升任三司使,掌管後漢國稅負錢糧,成了第一大財神。郭威也因功升任樞密副使。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知遠做了皇帝,河東舊部都跟着升官發財,有奶就是娘,皆大歡喜。君臣一團和氣,關係十分融洽。
現在來看看後漢國這些元勛功臣們的成色吧。
蘇逢吉字慶之,又有吉,又有慶,名字非常喜慶。刀筆小吏出身,讀過幾本書,能寫幾個字,算得上是個文化人,但文化程度不算太高。
還是在太原的時候,有次劉知遠生日快到了,為了給自己積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