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幾度秋》[山河幾度秋] - 第6章 趙蘭溪(二)(2)

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他抬眸看向窗外,回憶着少年時的光景:

「當年,我們一起在雲龍書院讀書的時候,孫皓就不如我,後來我們同年參加科考,他名次也不及我。再後來我們一同做官,我掙扎數年,好不容易爬上了大理寺少卿的位子,而他卻早早地被外放出京,回了老家,做了好多年的徐州知州。真是沒想到這一別數年,他竟然直接躍過我,被調回來當了大理寺卿。」

孫家與趙家在徐州時便世代交好,後來趙家憑藉從龍之功受封鎮國公,去了京城長安,兩家的來往便漸漸少了些。徐州有個雲龍書院,遠近聞名,趙瑾的祖父為了能讓他心無旁騖地靜心讀書,考取功名,便送他回雲龍書院苦讀了幾年,趙瑾和孫皓就是在那時成為摯友的。

「原大理寺卿告老還鄉之後,我原以為自己能補上這個缺兒,再往上爬一爬。可皇上卻讓孫皓來補這個缺兒了。看來,皇上也確實開始忌憚我們趙家了。」

一旁的吳清聞言,只附和着說:

「孫大人當年雖不及國公爺您,但也是名列前茅,想來皇上也記住了他,當年外放出京多半是出去鍍金的,等過幾年京里有合適的缺兒,皇上就自然會酌情把他調回來。」

趙瑾點了點頭,卻憂心道:

「你說的這些,我如何不知?只是孫皓的回來遠沒有那麼簡單。徐州是楚王的封地,賢妃當年被皇上賜死後,楚王就一直心如死灰、不思進取,皇上不想讓這樣一個兒子留在身邊給自己丟臉,就把楚王趕去了封地上。可是,咱們宗族裡的人這些年沒少給我送來消息,這楚王好像慢慢恢復了神智,短短几年,竟把徐州打理得井然有序。」

吳清的眼眸轉了轉,忽然明白了過來:

「您的意思是說,把孫皓大人調回京有可能是楚王殿下的手筆?可陛下一直不喜楚王,又如何會答應?」

「從前不喜,是因為楚王於他無用,而其生母賢妃又是異族女子。只是慧賢皇后過世後,中宮空置多年,陛下沒有嫡子,亦無立太子之意。如今,陛下的身體每況愈下,宣王和敬王在朝中劍拔弩張。陛下的眼睛雖不及往年靈光了,但宣王與敬王之心,他卻看得分明。兒子們大了,他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當宣王與敬王之間的這根弦緊繃到一定程度之時,宮變在所難免。咱們的老皇帝見楚王這些年有了起色,恐怕是想利用楚王來制衡宣王和敬王了。」

吳清聽了趙瑾所言,卻眉頭緊鎖,不解道:

「可陛下只說調孫大人入京擔任大理寺卿,可沒說讓楚王從封地上回來啊!」

趙瑾看向身邊的吳清,意味深長地笑着說:

「明裡宣讀的聖旨是說給眾人聽的,可暗裡有沒有下達密旨,你我就不知了。楚王到底有沒有跟着回來,得等孫皓一行抵京後方能知曉。不過,楚王若是沒有跟着孫皓一同回來,又何必這麼著急地讓孫皓知會我早做籌備呢?」

吳清聞言,只點了點頭,便接着問道:

「那……孫大人讓國公爺籌備的事……國公爺您看?」

趙瑾抬手示意吳清不要再說下去,這件事太大,莫說是旁人,就連母親關氏和弟弟趙璇他都尚未告知。

「我會再去找蘭姑的,有些事只有她知道,若是有她襄助,我們的事情會順利許多。楚王既已動了這般心思,想來這些年也是在蟄伏中秘密籌划著,如今這樣好的機會,他不可能不抓住……」

不多時,馬車行至從前的驃騎大將軍府門前,趙瑾掀開馬車的側簾,曾經恢宏大氣的府邸早已布滿蛛網,大將軍府的牌匾也被撤下砸碎,大門上貼着的封條甚至已經褪色,蕭條衰敗得不成樣子。隨着馬車緩緩駛過,趙瑾也漸漸收回目光。

驃騎大將軍沈浩存戎馬一生,戰功赫赫,膝下五個兒子都是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將士。不管是西北漠北部進犯,還是南疆水寇造反,沈浩存和兒孫們都曾浴血奮戰,殺敵無數,收復城池十餘座,還助大梁開疆擴土,把回紇收入大梁的版圖中,並與回紇建立盟約,互通商旅。

只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沈家一門忠烈,戰死的戰死,傷殘的傷殘。待到被滿門抄斬的時候,家族裡的成年男丁已經不多,可皇上卻連尚未成年的幼童都未放過。

趙瑾忽然攥緊了馬車側窗的帘子,一把將其拉回,遮住一整個窗戶,吳清見狀,心裏倏地一驚——他深知趙瑾想做的是一件什麼事。

一旦開弓,就不會再有回頭箭。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