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袁家長子》[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24章 辛評想給郭圖默哀三分鐘

八千強軍浩浩蕩蕩出城。
戰士們士氣高昂:「嘿嘿嘿」。
整齊的號子響徹天際。
再次震懾了高密縣僅存不多的豪強大族
雖然大家只經過一次魔鬼訓練。
但精氣神已經有了質的變化。
不少士兵私底下都誇袁譚寬大仁厚,居然和他們一起訓練。
先鋒張郃:「……」
他可是參加了兩天的魔鬼訓練,現在腿還有些發酸。
不過腹誹歸腹誹,作為經年的將領,他基礎軍事知識還是很紮實的。
自然知道袁譚這種訓練的好處。
只要魔鬼訓練下去,一支神行軍必然名動天下。
到時候一日三百,兩日五百里的突襲,將打的對手首尾難顧。
我天下第七張雋乂的名聲將響徹寰內。
「前進!」
一千騎兵給了張郃,兩百名斥候早撒了出去。
上次大戰斥候雖然有折損,但蔣奇立即從騎兵中挑選精英進行補充。
騎兵中折損的人馬,也從步兵中挑選能騎馬的補充。
冀州臨近幽州,很多人都會騎馬。
之所以騎兵數量上不去,主要還是馬匹和馬鞍等的原因。
冀州本地不產馬,需要從幽州和并州去購買。
太平時節還好,現在都是軍事資源,有錢也難以買到。
目前幽州的馬匹基本上都被劉虞和公孫瓚控制。
并州隔着太行山,路途遙遠,兼大量黑山賊潛伏其中,道路已然斷絕。
大軍過境都要提防,若是有馬匹,只能是送給黑山賊。
至於馬鞍,製作工藝更是極為複雜。
首先是案板和鞍板鞍鞽。
一般選用樺木,輕便又結實。
木材選好後,要放在通風處3-4個月,以蒸發水份。
一副木鞍要用四大塊木材,前後鞍鞽還要先用帶杈的樺木。
選材好了後要經年的老師傅去砍制輪廓。
在接下來連接鞍板、組裝鞍鞽鞍板、修補漏洞和邊角、抹膩子刷油漆。
軋制馬鞍、鑽孔、拴捎繩,拴馬肚帶,安裝鞍腰子、拴馬鐙、安裝馬韂馬屜。
一套馬鞍製作完成,至少也要近半年的時間。
關鍵耕牛也是稀缺資源。
所以使用的牛皮只能老死的耕牛牛皮。
除了馬鞍,還有馬鐙。
單一個馬鐙消耗的鐵,足以製作一桿長矛的矛頭。
所以上下馬一側使用馬鐙,另一側,就用麻繩圈或者布圈來替代。
還有……
騎兵,那是要靠海量的金錢堆出來的。
「大軍出征了!!」
「嘿嘿,幸好沒去當兵,你看前幾天的魔鬼訓練!」
「哈哈哈哈!」
地里的屯田兵不少人抬起頭,看着耀武揚威的大軍,不由得暗暗撇嘴。
屯田沿黃河及高密縣周邊,綿延數十里,已小見規模。
即便是屯田,袁譚和郭圖設計的抽成也不是很多。
一人屯田,拋去各種稅賦等,足以養活三人之家。
耕牛充足的話,還可以養更多。
目前的屯田兵大多是單身的青壯,之前做流民的時候,不但沒有未來,連好點的樹皮都要搶。
現在不但有免費的糧吃,來年存了糧食,甚至可以娶親了。
兵荒馬亂的,幾袋糧食就能換個女子回家。
甚至單身的,只要給口吃的就行。
這些事情,在幾天前,那是像也不敢想的。
現如今居然有了希望,他們自然幹勁十足。
耕牛不夠,那就甩開膀子自己去耕……
中軍正中,袁譚、郭嘉和辛評騎馬而行。
袁瑜替代袁譚,穿着一身袁譚的同款鎧甲和大紅披風,臉色發黑的站在戰車上。
心中祈禱劉備軍不要也來個斬將搴旗……
「防人之心不可無,我雖與劉備定下互不毀田的承諾,但並沒有定下不可收割的承諾!」
袁譚指着不遠處的黃河,「仲治,立即令人通知公則,沿黃河岸邊,每六里設一烽火台,屯田處,可縱橫十里設一烽火台,呈田字狀布置。」
「唯!」
辛評同樣是一個多面手,不過他並沒有立馬派人回去,而是拿出紙筆,於馬上記載。
因為看樣子,袁譚似乎還有話說。
果不其然,過了半晌,袁譚又道:「令公則多多尋訪水利方面的人才,併到南方購買水稻種子。
吾聽聞荊南水稻一年可收兩次,畝產六石,年產十二石,收益四倍於粟米!」
「唯!」
辛評繼續記載。
大約過了半晌,袁譚又道:「令公則遍尋醫者、木匠、鐵匠等,供於城中。」
辛評繼續記載。
大約又過了半晌,袁譚又道:「令公則在城中興建義舍,此舉定能吸引流民來投,如此可以擴充人口。」
辛評忽然想給郭圖默哀幾分鐘。
不羈的郭嘉都看不過去了,縱馬上前道:「大公子,欲速則不達。
目前我們的第一要義還是要以軍事為主,拿下北海和東萊,虎視徐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