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袁家長子》[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13章 兗州刺史單經

寒風蕭蕭。
一千名大盾手把大盾支成了一個巨大的烏龜殼。
張郃帶着兩千名弩手,隱藏在大盾之下。
在他的安排下,幾十名親兵分散到了弩軍群中。
負責看守所有的弩兵和大盾兵,保證所有人必須安靜的埋伏,不能發出任何的聲音。
藏在前列的弩兵,更是他精挑細選的膽大之徒。
此戰,天下第六的張郃勢必要揚名立萬,一雪前恥!
作為冀州河間郡大族張家的俊傑,他年少時就立志把張家帶入世家的序列中。
張家歷代沒有高官,那就從他張郃張儁乂開始。
祖輩們對他也寄予厚望,儁乂這個字,就是傑出賢能的人才的意思。
張郃自小就通讀經史兵書,且不拘泥於兵書。
他帶着張家少年,勘地形地貌,探討安營下寨的方法,研究戰場形勢的變化。
在黃巾之亂時,更是陣斬渠帥,立下不小的功勛。
然而,冀州牧韓馥卻是個庸才。
所以,在袁紹爭奪冀州的時候,他果斷的投靠了袁紹。
但讓那個張郃沒有想到的是,袁紹只是表面上禮賢下士,實際上重用的還是世家子弟。
將領上喜歡那種單純武藝高超的驍將。
如他這樣能文允武的儒將,則不是很喜歡。
即便他的武藝也是天下第四,呃,現在變成第六了。
此次對陣公孫瓚這樣的建功立業之際,卻把他作為偏師的校尉,派到了青州。
張郃肚子里憋着火,所以積極邀戰,想要大放光芒,坐實自己的名頭。
卻不料碰到了關羽張飛這樣天下前三的熊虎之將。
別說是他,顏良文丑都未必是對手。
也就麴義大哥可堪一戰吧。
戰局糜爛之下,還差點連累大公子被殺,心心念了好久的馬槊都被搶了。
還想着立下大功好向大公子討要呢……
那個時候,張郃才意識到事情的可怕。
如果大公子真的被殺,自己的族人恐怕都難逃劫難了。
後怕之下,他和蔣奇才會那般作態。
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向摳門剛烈的大公子,居然會為了他們勸解參軍郭圖。
這讓張郃心中生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
如大公子那般高高在上的人,也會在意他的感受么?
接下來大公子的戰術布局,更是讓他大開眼界。
記得有一次向麴義大哥討教如何對付騎兵時,麴義大哥的策略和此次極為相似。
如果大公子和麴義大哥有交集,那是最好。
有了這層關係,大公子定會青睞於他。
如果沒有交集,則說明大公子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正所謂英雄重英雄,大公子如果是軍事天才的話,自然會發現他張郃的軍事天賦,進而更加青睞於他。
所以,在得到袁譚軍令後,張郃第一時間就趕到軍營,召集了大盾兵和弩兵進行操練。
為了控制弩兵們的情緒,他更是把親兵打散到了軍中。
同時,他對戰都細節,也做了一定的修正。
比如說,他身邊圍着一群鑼手,到了時間鑼聲打響,弩手出擊。
比如說,第一排大盾兵還是精挑細選的大嗓門。
隨着弩兵們大呼射擊,他們同樣會大呼。
比如,如果敵軍騎兵沒有被驚擾到,大盾手要及時合圍保護弩兵等等。
此刻伏在盾下,張郃腦海中以閃過十幾套預案,以針對可能發生的戰局變化。
大公子就在大盾陣左後方百米的距離看着呢,今天就讓他重新認識下我張雋乂!
天下第六的張雋乂。
騎兵陣中,袁譚也在觀察着戰場的情形。
本體的紮實的軍事知識來自於書本,而他的能力來自於後世的眼界。
兩相結合後,缺乏的就是實戰中的操作和演練。
第一次對戰,是劉備領銜關羽張飛和趙雲的軍隊,靠着人數堆出一場慘勝。
這次對方雖然有一萬人,但袁譚絲毫不懼。
此次對戰,和三國演義中麴義對飆公孫瓚的戰局極為相似。
而且弩兵還多了一千二百人。
就算打敗了,那也是經驗。
他袁大公子輸得起。
張郃的烏龜陣被破了,身後那一千長矛手還可以阻止對方騎兵衝鋒。
他打馬回城就是。
後世對張郃說不上喜歡還是討厭,這一世結合了本體的記憶和情緒,自然很是反感這個二五仔。
只不過袁譚喜怒不形於色罷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