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千秋》[慶千秋] - 慶千秋第3章 同歸於盡也使得在線免費閱讀(2)

心裏便總覺得隱隱不安。

今日剛得線報,豐州一帶夏稅剛征齊不足一月,竟又開徵秋稅,且勝州周邊兵馬調動有異。

最重要的是,那奴才所用之毒雖然常見,卻是豐州特產,而這幾處地方正是北郡王封地所在。

說起這位北郡王,乃是先帝一母同胞的幼弟,兩人感情深厚。先帝子嗣單薄,當年先太子死後甚至曾有傳言先帝要傳位與北郡王。

直到後來當時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又誕下一子,沒多久北郡王也出京就藩,這流言才堪堪止住。

說起太后也是位傳奇人物,當年中宮失寵甚至一度被廢,誰也沒想到最後竟是她成了贏家。

當今天子在太后的輔佐下繼位,行事頗有手腕,幾年間彈壓各方勢力,平衡朝堂,行事果斷,勤政愛民。可藩王的問題若不解決,皇帝這龍椅也坐不安生。

先帝在位時曾數次削藩,各地藩王積怨已久,若北郡王起兵,其他藩王也難免動蕩,屆時必然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雖然先帝大大削弱了藩王的勢力,但也激化了矛盾,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何況還有北郡王這個隱患……

轉過角門,影玄不由得暗暗嘆氣,也不知百姓還有幾年太平日子可過。

常庸見影玄不接茬,也沒有再開口自討沒趣,他自皇帝登基起跟隨伺候多年,自覺也算是皇帝心腹,卻越發看不透主子的心思。

皇帝陛下不苟言笑,行事總是帶着些冷漠,尤其是親政後,太后搬到行宮常住,深宮之中只余皇帝這麼一位主子。

他每日勤勤懇懇的處理國事,手段越發老練,政務之餘的生活卻如一潭死水,毫無年輕人的朝氣。

雖說皇帝的吃穿用度那都是一等一的,錦衣玉食也不過如此。但這位皇上空置後宮不近女色,每天在深宮裡形單影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隨着年齡漸長,還越發不愛叫人近身伺候。

擴充後宮這些事,太后起初也勸過,可不知後來皇帝和她說了什麼,她就再也不管這事了。

這可急壞了一干老臣,天天上書勸諫。然皇帝卻對這些聲音充耳不聞,甚至將勸他立後封妃的大臣訓斥、杖責甚至流放。

望見紫宸殿的輪廓,常庸暗暗嘆了口氣,說到底,這事皇帝不急,他一個太監再急也沒用啊。

此時已過亥時三刻,紫宸殿中仍是燈火通明。

偌大的寢宮內,只有一個年方弱冠的俊美青年,乾淨的面龐映在燈火之中,恍若神祇。他似乎剛沐浴完,整個人懶散靠在小榻上,手裡握着本書看的入神。

若有人能湊過去看一眼,就會發現,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看的竟是本志怪小說。

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就像有人喜歡做木工,有人愛玩蛐蛐,有人偏好吟詩作對,皇帝也是人,還是個才二十歲的年輕人,對神秘未知的世界好奇,也是人之常情。

書里講到一位窮書生搭救了落難的狐仙,狐仙變作個漂亮姑娘以身相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給他錢財供他讀書考取功名。

皇帝木着臉讀完,面無表情的在心裏嗤笑,這故事多半是窮書生寫的。狐仙若會寫話本子,這情節該要顛倒過來,狐仙救了有才有貌的公子,公子傾盡全力供奉她得道成仙。

想他未登基時在外領兵征戰,也游過名山大川,卻從沒碰到過什麼狐仙花仙。至於那些說自己見過鬼神的,更是空口無憑。

今日中元節,都道鬼門大開,可他等了這半宿,卻一個鬼怪也沒見着。足見這些神仙妖怪不過是寫書人編出來的,痴心妄想而已。

這世上從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有也不會讓他遇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