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逆清1845] - 第28章 敲山震虎

兩廣總督愛新覺羅·耆英,隸滿洲正藍旗,多羅勇壯貝勒穆爾哈齊六世孫,嘉慶朝東閣大學士祿康之子,來歷顯赫,屬於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
至於此人最有名的舉動,就是簽訂了中英《江寧條約》,從此便和歷史的恥辱柱釘在了一起。
當然,真要仔細論起來,這件事也不是耆英一個人的鍋,上到道光皇帝,下到八旗綠營將帥,無不要負起該負的責任,因此耆英在這件事裏也不算最恥辱的,但是這人屬實無能,慣於官場的和稀泥手段,凡事得過且過,能拖則拖。
此外,耆英還有這個年代裏大清官員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貪墨無度,但是與其他官員不同,耆英是滿人親貴出身,能撈就撈,大魚小蝦都不放過,毫無顧忌。
跟這樣的人合作,趙誠擔心整個趙家都被一口吞掉。
而除了耆英之外,在廣州還具備一定能量的,就只剩下了廣州將軍愛新覺羅·奕湘以及廣州巡撫黃恩彤。
奕湘跟耆英一樣,都是滿洲正藍旗的宗室,但奕湘是廣州將軍,在政務上自然不如耆英說話管用,他也不會為趙家去火中取栗。
趙誠仔細想想,發覺也就只剩下黃恩彤這一個人選,道:「如此看來,似乎只能聯絡黃大人了。」
趙源卻搖了搖頭,道:「黃恩彤好名,此人恐怕不會跟我們合作。」
聽到趙源的評價,趙誠下意識點了點頭,無奈地說道:「可如此一來,怕是沒有其他人選了。」
像廣東布政使傅繩勛和廣州知府朱綿倒也不是不能合作,但是分量總是欠缺了點。
趙源搖了搖頭,道:「孩兒以為,恐怕耆英才是最佳人選,因為這個人懼怕洋人,匯豐銀行有英國人的背景,他恐怕不敢直接對我們下手。」
沒錯,這就是趙源為啥死活要拉上麗如銀行做這件事的根本原因,他必須拉着洋人這桿大旗,才能在廣東攪動風雲。
這就跟耆英這個人有很大的關係。
耆英在經歷過鴉片戰爭之後,成了繼琦善之後中英和談的主導人,他跟此時很多晚清的官吏一樣,在遠離戰場的時候對英國佬嘴上喊打喊殺,恨不得殺光這些洋鬼子,但是真等親臨戰場,他又迅速改變立場,成為主和派。
因此,當耆英成了兩廣總督以後,他便被夾在中間,一邊是道光皇帝,一邊則是洋人大炮,於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耆英只能兩麵糊弄,他先是認了當初簽訂《江寧條約》的英方代表璞鼎查的大兒子為乾兒子,另一方面又對道光進言,說洋人態度恭順,只求經商。
當初認親的過程也非常辣眼睛,在簽約期間的宴會上,作為欽差大臣的耆英竟然提出了和璞鼎查玩餵食糖果糕點的小遊戲,具體來說就是讓璞鼎查張大嘴巴,然後由耆英站在璞鼎查面前,把糖果糕點投擲進璞鼎查的嘴裏,在之後耆英又前往香港參加了璞鼎查的家庭宴會,當場就收下璞鼎查的大兒子腓特烈為乾兒子,因此腓特烈的全名又叫腓特烈·耆英·璞鼎查。
這事在廣州也不是什麽秘密,大家都知道兩廣總督耆英很熱衷跟洋人搞好關係,並以此消弭中英之間的衝突。
趙源對耆英的這一行為不做過多評價,但是他也知道耆英這個時候應該有些慌張——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