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逆清1845] - 第14章 福漢會

在趙誌細細思索之後,最終提出了一個人選,那就是趙家原本負責牙行貿易的一個副掌柜,名叫薛桂年。
趙源自然是不認識,道:「他能得二叔青眼,肯定有不凡之處了。」
趙誌點了點頭,道:「沒錯,這個薛桂年過去是廣州府的一個落第潦草秀才,屢試不中,最後投靠我趙家做了一個文書,不過這個人心思縝密,頗有頭腦,這些年就把他提拔進了牙行,一路升到了掌柜,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趙源卻有些擔憂道:「能做牙行副掌柜的,來做一個機器廠的主事,怕是有些屈才了。」
所謂的牙行,通常是指中間商人,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年代。
到了明清時期,甚至已經有着『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的俗語,從側面也能反映出牙行貿易的興盛。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廣州十三行,便是指十三家廣東頂尖的牙行,他們在交易中起著「評物價」以及「通商賈」的作用,甚至還具備一定官府收稅的職能,因此處於一個官民交易的中間地帶,凡是能做牙行貿易的,絕沒有一個簡單之輩。
趙誌搖了搖頭,道:「原本是這個道理,可是這段時間,薛桂年在廣州惹了一宗不大不小的禍事,我正準備將他先打發到外省去避避風頭,既然眼下有了這麽一個合適的機會,就讓他先留在黃埔。」
趙源沒有追問是什麽麻煩,既然二叔認為可以這麽做,那自然無事。
次日,趙源、亨得勒以及剛剛招攬的弗裏德和弗蘭克等人,再次駕車趕往柯拜船廠。
這一次約翰·柯拜的態度比起上次要好很多,他也不知道從哪裏學會了中國的人情世故,在簽訂完合同後,便盛情邀請趙源參加晚上的一場宴會,前來參加的都是廣州的外國商人,而據柯拜所說,今晚的宴會還會請到一位大人物,那就是港英政府的中文秘書郭實臘。
「郭實臘?」
趙源聽到這個名字,隱隱感覺有些耳熟,可就是想不起來。
一旁的亨得勒提醒道:「當初正是此人向英國當局提供的資料,才促使外交大臣巴麥尊正式提出對華作戰方案。後來也是此人接替了馬儒翰。」
聽到這裏,趙源頓時恍然大悟。
所謂的郭實臘,其實還有一個更加有名的漢名,即郭士立。
此人原本是一個普魯士傳教士,早年擔任英國東印度公司翻譯,曾多次在中國沿海口岸遊歷,在上海等地也販賣過鴉片,為英國政府獲取到大量的清軍情報,屬於一個徹頭徹尾的情報販子以及中國通。
根據趙源的了解,這個郭士立曾經在國內長期遊歷,秘密獲取了大量情報,並且呈遞給了英國政府,最終正是這些情報促使了英國當局開戰的決心。
聽到有這麽一個人存在,趙源反而有些猶豫,他目前還不太想過早暴露在港英當局的眼中——儘管他們肯定已經得知趙家與柯拜合作的消息,可是有一個趙家在前面頂著,自然好過趙源自己暴露出來。
不過,跟郭士立見面也存在一大好處,那就是能夠進一步加快與在華外國商人合作的速度,特別是像麗如銀行那邊,透過這個圈子肯定能找到核心人物。
趙源沉思許久,最終決定還是前去見一面。畢竟他的年齡在這裏,與英國人接觸反而不會太敏感。
……
在宴會上,約翰·柯拜正式宣布匯豐機械廠成立,其中由趙家出資建廠,佔據70%的股份,而柯拜船廠則以技術入股,佔據30%的股份,主要生產一些輪船零部件,而趙源也以趙家代表的身份上台露了個臉。
由於這場宴會的參與者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