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 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

西北戰事突發,派哪位大將統兵征伐西北?徽宗皇帝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遂將此事在朝會上提了出來。
那蔡京原是童貫運作,得以從杭州被貶地復用入京的。在復用為宰相後,蔡京沒忘了童貫的功勞,遂在徽宗皇帝面前,保薦童貫出任了代理樞密院事。這時見徽宗皇帝欲定統兵西征之人,蔡京也想讓童貫藉此立功,以證明他保薦童貫乃英明之舉,遂出班奏道:「吾皇萬歲!以臣之見,朝廷西征統帥人選,非童樞密莫屬。」
徽宗聞奏,笑了,對蔡京說道:「卿此議差也。想那童樞密,乃剛剛代理樞密院事不久,之前長期負責給事宮掖,專事內務之事,猛然間統兵打仗,恐怕不妥。」
蔡京雙手抱着象牙笏板,沖徽宗皇帝彎腰致禮,款款說道:「啟奏皇上,童樞密任供奉官時,曾十次出使陝右,熟悉那五路的情況與各將領的才能,由童樞密掛帥出征,斷無他虞。以臣之觀察,童樞密腹有韜略,積善謀劃,必不負使命,光復鄯、湟、廓三州。」
徽宗皇帝聞言,無奈地說道:「他乃是閹人,過去辦差,皆是雜事,縱有十次出使陝右之經歷,又能奈何?此番是去要打仗的。」
蔡京執意奏道「聖上決意收取靑唐,實乃非常之舉。然非常之舉當有非常之人,他人恐難以擔當如此大任。童樞密雖乃閹人,然臣觀此人,真乃而非常之人,必能完成此非常之事。臣懇請聖上,准臣之奏,詔令童樞密為征西統帥,若臣舉人不當,願負其責。另外,聖上若對童樞密不完全放心,可令殿前大將王厚為副將,協助童樞密征西。」
徽宗皇帝聞奏,仍是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
這時,被童貫頂替掉的鄭居中從班部叢中趨出,手捧象牙笏板,望徽宗皇帝一拜,奏道:「吾皇在上,以臣之見,不若詔令殿前大將王厚掛帥,童樞密以欽差之名,充任監軍,揮軍西征,較為妥當。」
鄭居中本是要反對童貫掛帥的,他不想讓功勞全落在童貫頭上,但蔡京提議在前,且蔡京已明確表示,願承擔舉薦之責,鄭居中不好再明確反對,故有此奏。
對鄭居中請奏,徽宗皇帝深以為是。
對鄭居中的奏請,徽宗皇帝之所以深以為是,乃是因為徽宗皇帝覺得,鄭居中的奏請有道理,按鄭居中的奏摺辦,一來由大將王厚作為元帥統兵作戰,是為靠譜;二來由童貫充任監軍,正好歷練一番,同時也滿足了宰相蔡京的奏請。此乃兩全其美之事也!
故此,徽宗大喜,高聲說道:「鄭卿所言極是所言極是呀!頒旨,特詔令殿前大將王厚為征西元帥,代理樞密院事童貫為欽差,充任監軍,統兵十萬,揮師西征。另詔令童貫節制和統轄西北諸軍,於一月內,收復鄯、湟、廓三州。欽此!」
徽宗皇帝頒發的此道詔令,細究起來,甚是奇怪,也很有名堂。旨令中,雖任命殿前大將王厚為元帥了,然具體到兵權的使用上,童貫握有的反倒更大一些。這或許是因為童貫乃欽差的緣故吧。
對鄭居中的奏請,蔡京心裏有所不滿,但聽到徽宗皇帝的具體詔令後,蔡京覺得,按照聖上的詔令,童貫手握大權不說,反倒不用承擔戰役失利的責任,如此一來,自己的保薦童貫的責任也小了,何樂而不為呢?故此,蔡京對鄭居中的奏請,沒有再提出異議。
蔡京、鄭居中見徽宗皇帝准了他們的奏請,各得所需,具有照顧,遂跪地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說童貫。童貫乃是一個閹人,這之前,童貫雖然代理了樞密院事,但代理樞密院事以前,一直從事的是宮中侍候人的差事,只是童貫這廝悟性聰慧,積善察言觀色,故此深受皇帝喜歡而已。現如今,因蔡京報恩之故,執意在皇帝面前奏請他為統轄西北諸軍的統帥,作為童貫本人,能獨當一面,力主一地,開創人生輝煌,焉有不欣喜萬分、得意洋洋之理?!雖然未能如願以償地成為征西元帥,但能成為欽差加監軍,那元帥還是在他的管轄之下,童貫因此而感到滿足。
旨令下達到童貫那裏時,童貫欣喜若狂。當童貫得知他之所以得以成為欽差及監軍,乃是蔡京蔡太師執意奏請之故,心裏更是對蔡京感激不盡。
當夜,童貫便親赴蔡京府上,除感謝蔡京舉薦之恩外,便是請教此番征西的策略。
童貫對蔡京幾位謙卑,一口一個「太師」、一口一個「恩相」地恭維著蔡京。蔡京看着對自己恭維致盡的童貫,淡淡一笑,對童貫說道:「欽差此番征西,只管統兵前去便是。雖是統領十萬大軍,對外只管照二十萬宣稱,令軍中多打旗幟,多敲鑼鼓,況有西北諸軍助威,想那番人,懂個甚?!等朝廷大軍到了鄯、湟、廓三州,只管一個一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