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 第十章 元祐黨碑

歷經三朝,幾經滾爬,至徽宗朝時,蔡京終於得以初任宰相,實現了他人生的終極目標。
任相後的蔡京,曲意奉承徽宗皇帝,揣摩徽宗皇帝的秉性、心思,漸漸便將徽宗皇帝趙佶的心思給摸准了。
蔡京發現,從表面上看,徽宗皇帝風流倜儻,極富藝術才華,行舉上似乎孟浪一些;其實內心深處,有着強烈的圖強意識,懷有重建大宋輝煌的偉大理想,意欲重拾王安石新法,實現國強民富的目標,由此而成為一代才華卓越、功蓋千古的明君。
就徽宗皇帝個人情況來講,也的確是這樣,從他繼位起,心中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收復後晉時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疆域;第二個夢想是建設經濟發達、繁榮富強的大宋王朝。然而,徽宗皇帝最大的短處乃是眼拙,認不出真假忠奸來。試想想,一個能任用蔡京為當才宰相的皇帝,蔡京能讓他成為千古明君了?這不可能嘛!
當時,蔡京摸透了徽宗皇帝秉性及心思;故此在其他人還混混僵僵時,他卻再次大刀闊斧地推行起王安石新法來。
果然,蔡京大力推行新法的行為,迎合了徽宗皇帝想成就一番千古大業的心思,深得徽宗皇帝推崇,蔡京因此又成了徽宗眼裏的紅人。
這皆賴以蔡京此人善於總結經驗也。
自從任相後,蔡京就總結自己之前被貶居杭州的經驗教訓,認為自己之所以被貶居杭州,全是因為對立面形象太高大上了,以至於自己在對立面的打擊下,沒有有效的抗衡力量。
蔡京認識到,自己要想在宰相的位置上長久地屹立不倒,就得樹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來,就得裝扮出浩然正氣的樣子來。
蔡京如何才能樹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來呢?那就是想方設法貶低對手,將對手搞臭,讓其名聲敗壞,永世都不能翻身。
蔡京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來,才能確保自己在宰相位置上長久地屹立不倒。
為此,蔡京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最後,蔡京想出了辦法,就是在朝廷大殿門口及各州府衙門前樹立「元祐黨人碑」。
啥叫個「元祐黨人碑」?
欲知這個情況,先得說所謂的「元祐」及「元祐黨人」是怎麽回事。原來,所謂「元祐」,乃是哲宗朝的一個年號,共使用了九年。當時哲宗皇帝剛剛繼位,年僅十歲,故由宣仁太皇太后主持朝政;所謂「元祐黨人」乃是元祐年間在宣仁太皇太后支持下、以司馬光、文彥博、范純仁、呂公著、蘇軾等為首的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
為什麽要給元祐黨人立碑?這可不是為了表彰元祐黨人,而是為了搞臭元祐黨人,讓他們的名聲遺臭萬年。
那個年代沒有報紙,發佈不了紅黑榜,石碑就是當時的傳統媒體,平日裏,人們就是從一塊塊立著的石碑上獲得信息。
幾十年新舊黨爭,如今新黨主政了,自然想着給舊黨立塊讓他們遺臭萬年的碑。
為此,蔡京慫恿著徽宗皇帝將司馬光的太師、溫國公、文正等贈諡一律削除,將哲宗皇帝賜予司馬光「忠清粹德」的碑也給毀壞。同行是冤家,賣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同為書法大家,蘇軾在文學方面更勝蔡京一籌。出於嫉妒心裏,蔡京還將遍布全國的、由蘇軾書寫的碑統統毀掉。
其實,那個蘇軾既算不上舊黨也算不上新黨的,因為在新舊黨之爭中,蘇軾只反對不對的東西,對對的東西還是大力支持的;概是因為蘇軾文名太盛、影響太大,壓住了蔡京的風頭,故此而遭了殃,除了他書寫的碑被毀外,連同其他人書寫了他詩詞文章的碑也悉數被蔡京給毀了。
將堂堂正正歌功頌德的碑毀了之後,蔡京便在端禮門前立了一塊由他撰稿、徽宗皇帝御筆親書的元祐黨人碑。隨後,蔡京傳令各州縣,召集匠人,統統臨摹端禮門前由他撰稿、徽宗皇帝御筆親書的元祐黨人碑,立於於各州縣衙門前,不得有誤。蔡京還要求各州縣要召集上好的匠人,要確保御筆親書字體原模原樣,否則就是大不敬,就要追究各州縣官長及充役石匠的責任。
蔡京此舉,用意明顯,就是好叫天下人都知道,這大宋朝,除了他蔡京外,再無一個好人,也好叫反對自己的人及子孫,臭名遠揚,永世都不得再當官。
各州縣收到宰相之令,覺得在州縣衙門前立塊黑榜,實在是有礙觀瞻,甚是不妥;然而,此乃當朝宰相蔡京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