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啟天》[凌霄啟天] - 第二章 讀書(2)

刻盯着點兒,看看能不能「撿漏」,撿一個便宜的教書匠。
等了將近兩年,才撿着這麼個寶貝。
張先生,年過半百,青絲漸灰,花白鬍須長至胸前,面目儼乎其然,鄰國官場失意自我流放之人。
流落至兆安城時,只是一名說書人,本就沒什麼天賦外加本地同行排擠,過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慘淡日子,後來在城外有心撿漏的村民的邀請下,轉行做了教書先生,管吃管住還給錢,雖然錢少的可憐,可若是再說書混日子的話,就真的揭不開鍋了。
蚊子腿也是肉,困難時,蚊子腿多了,那就是珍饈,於是順水推舟又盛情難卻答應了下來,一直當教書匠到現在。
每日巳時開學,至午時結束,中間歇息兩刻鐘,上一休一。講授課程內容也是簡單,普世早就流傳開來的,《百家姓》《弟子規》,也可選讀一些其他基礎蒙學自行讀取,只不過,不再專一講解,給錢就靈說了。
大概是覺得啟蒙讀物足以糊弄這些土著鄉巴佬。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對於大字不識一個的村民來講,啟蒙書和天書沒什麼差別,村民對這位讀書人很是敬仰,逢年過節的節敬少不了。
雖然過去了兩年,也沒讀出什麼大道理大學問,不過無一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答案,自家孩子應該不是讀書種子,開不了花也結不了果。
作為慣例,作為長輩,開學第一天,穆鴻風帶着陳景與崔英來過一次,之後就不再刻意看護他們兩個,讓兩人蹦噠去草廬學堂,對此兩個小娃,一個表示沒意見,一個表示無所謂。
「師父沒事兒,這麼近的路,鐵定走不丟的。」
「師父回去吧,不用送了,你這麼大年紀了,走兩步都累的慌吧!」
每人腦袋上拍一巴掌,算是打賞了他們,穆鴻風心情舒暢,覺得今天甚是風和日麗,背着手邁着大八字步回家去了。
學堂內不管是陳景崔英這些學童,還是先生,都是沒有桌椅的,清一色的稻草大蒲團,年紀小體格弱的人盤腿坐上去,膝蓋堪堪露出蒲團外,都是村民就地取材自己編織的,祖傳手藝結實耐用,稍微講究些的,來時會帶張布墊或毛墊鋪上,打盹兒的時候也舒服一些。
一般都是橫排四個位子,縱向就看人多人少了,休學時把蒲團疊在一起,進來聽課時隨手抽出一蒲團,也是方便。
只不過小孩子往往沒什麼定力,也沒養成習慣,過了一兩刻鐘,雙腿雙腳都有些發麻,過半個時辰,全身都造反了,甚至還有趴着睡覺的,崔英就更過分了,睡覺時還歡快的打着小呼嚕,作為學堂為數不多的女娃,剛來的時候還搶佔了第一排的位置,後來被看不下去的張老夫子攆到後邊去了。
穆鴻風得知後笑罵:「太歲頭上動土。」
不過張先生似乎不太在乎這些,只要不過分,打擾到大家,也就是打擾到他,很少有打板子的時候。所以除了每日雷打不動的晨讀,其他時候更像是自讀自問自答。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說的是,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命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陳景初始還能聽的進去,時間久了瞌睡蟲也來犯了,沒有強行打起精神繼續聽,能迷瞪一會兒是一會兒。
讀不懂的詞句或是不認識的字,陳景回家後可以去問家裡的三個長輩。
只不過孟恓最不耐煩這些事情,往往像轟狗一樣讓他滾蛋。
董爺爺有些耐心,可有時候總是自稱「蠻子」,以沒甚學識為由轟走自己,「找你師父去,我不信他敢不管你!」
最後還是師父耐下心來給自己講解一番。
想到這裡嘴裏呢喃道:「還是師父對我好,學問應該不比這個先生差了吧,那為啥還要我們兩個來這裡發獃呢?」
在課堂允許歇息的兩刻鐘,崔英徹底展現出她的「瘋」與「野」來,老鷹抓小雞兒,擲石子兒,蹭吃蹭喝,與男娃打架之類的,應有盡有。
相比陳景內斂的性格,崔英的「人來瘋」更容易讓同齡人接受。
陳景更多時候和同齡人去那條引自護城河濟水的渠水道摸魚,時間久了以後還認識了一個本地女娃,紅撲撲的臉蛋,很可愛很靦腆,笑起來臉蛋上掛起兩個小酒窩,這些孩子不用工具往往抓不到大魚,抓來的小魚也不是要吃掉的,所以抓到魚後送給了她兩條,一來二去也算相識了。
她說自己叫小翠,家就在小渠下邊那裡。相熟之後也認識了崔英,到底是女娃,她們兩個人好像更玩的來,這讓陳景有點兒小小傷心,總覺得崔英搶了她的東西,連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楚的東西。
「散學!」
聽到先生說出這兩個字,崔英立馬從「死狗」狀態活過來,陳景奇怪為什麼她比自己反應還要快,只見她翻挺一下身子站起同時,再順勢一腳將蒲團踢到角落,一套下來行雲流水,毫無生澀。
然後衝出學堂,扯開嗓門嚎叫着「吃飯嘍!」撒丫子往家裡奔,其他的孩子也是如出一轍、如影隨從。
「像一群脫韁的野狗。」曾經見識過這場面的董爺爺如是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