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研究星艦,你造出了母艦》[科技:讓研究星艦,你造出了母艦] - 第13章 全網矚目最後的結果

而網友們也從開始的懷疑心態轉化為現在的震撼。
尼瑪,真真的實驗室,真真的儀器,這會是過家家和營銷嗎?
不可能啊!
誰會有那麽大的能量動用工程院的實驗室,還能得到國科委的官號轉發支持的!
不少網友都開始轉發起了陳淵的直播間,隨着湧入人數越來越多,哩站總部的服務器都出現了波動,無奈緊急聯係技術人員開始從全國各地的服務器開始分流這些進入直播間的IP。
而陳淵也將一些合成基礎材料放在X射線熒光光譜儀下觀察。
同時他也不忘和身後直播間內的網友解釋道:「這台儀器能夠幫助我進行准確的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來研究和測定各種材料成分。」
「也是在材料配比前期的關鍵所在。」
「至於後期,需要多次使用的儀器還有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用於材料內部的顯微結構分析和微區成分的定量分析。」..
「之後就是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分析材料表面的化學組成。」
「而在確定一個耐熱材料是否達到預期標准,就離不開熱膨脹儀和熱重分析儀。前者精確測量材料在熱處理過程中的膨脹或收縮情況,後者可測量物質的熱分解溫度和分解速率等。」
做完光譜檢測後,陳淵將目光投向直播間鏡頭上,「大概這些是我之後必須要做的,至於中間的其他過程,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所以不覺得枯燥的,可以靜靜在我的直播間裏等待。」
一個前所未有的直播間在全網爆火了起來。
來自一所雙非大學大一新生的核聚變耐熱材料研發,瞬間驚訝到了不少人。
這在國內的學術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在陳淵呆在實驗室研究的第三天,學校教室和前幾天一樣還在觀看着他的直播。
講台下的新生們非但不覺得枯燥,反而還會在直播間裏和陳淵互動,時常詢問他進行到哪個過程了。
「之前材料合成期間失敗了四次,因為配比量出現了一些問題,分子結構不夠完整,耐熱和溶解速度也不理想。幸好我又試了幾次,終於成功了。現在我在增強材料和基質的雙方中都使用了碳化硅(SiC)的SiC/SiC-CMC。」
「這與以往的鎳基超合金相比為輕型、具有高耐熱性。預製體通過將集束數千根碳化硅纖維而成的纖維束編織成布那樣的三維織物等而構成,具有多層結構。」
雖然陳淵可以不斷推演材料合成是否能行,如果推演失敗那就不用浪費材料,要是成功就可以直接做出來,但是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想展現自己的心理,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但是往往你把自己弄得太優秀了,很容易招來外界的非議。不過現在情況似乎還行,因為他們那群新生根本就不懂陳淵在說些什麽。
「停停停!老陳你不用和我們說這些太詳細的,根本就聽不懂好吧。」
「對啊學弟,你說這些學姐們根本就不懂。」
看到彈幕,陳淵腦袋上忍不住浮現出黑線,「好吧,是我唐突了。」
「都沒聽懂嗎?我貌似聽懂了,現在就去合成材料去了。[滑稽]」
學校領導們都在關注著陳淵,並時常對他加以稱讚。
而此時國科委那邊,相關高層也在密切關注著陳淵的直播。
一同到場的還有黃潘兩位院士,以及呂長卿。
「前期的整個材料合成過程沒什麽問題,一些細節處理上也非常好,實在沒想到,他會有這麽多方法去合成耐熱材料,甚至一些以往從來不被看重的有機材料都被他利用上了。」
「簡直……」呂長卿頓了頓,兩隻手在半空交織著,「就像是一鍋大雜燴,什麽都往裏塞,但最後味道卻非常不錯。」
站在由幾十組小屏幕組成的大屏幕前的國家科學部部長楊天德回頭打趣道:「如果把星岩超導材料的製作方法和配表交給你,你能完成嗎?」
這位一直站在國內甚至國際上的材料學大佬此刻居然猶豫了半晌,他恍然笑着,搖頭道:「我可以,但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不是一個星期。」
黃德海和潘江得意的笑了,要不說是自己的學生呢。
笑的同時兩人好像心有靈犀一樣,同時回頭又瞪起眼來。
「看來他比你要強。」楊天德很滿意地點頭,「是個不錯的苗子。到時候不管研究怎麽樣,國科委這邊都會批一個億的經費下去,年輕人嘛,多給點時間總會做出一番成績的。」
「嗯。」望着楊天德的後背,呂長卿臉上閃過一絲不可察覺的異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