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膈應不爽導致讀者流失》[看着膈應不爽導致讀者流失] - 第一章

兩個篇幅不一樣。
如果來個不看網文的前浪說,嘿哥們,推本好看的網文唄。
你無私分享了個仙草,他問,長嗎?
你思索片刻,客觀公正地答道,還行,就正常情況。
結果他一翻卧槽字數兩三百萬,羅老師進星巴克的魔幻感,小說概念只有高中水平,只受過人民文學出版社節選洗禮的人來說,會發現那種長中短篇的劃分擱網文這是完全無效的。
問一個標榜只看世界名著的精神小伙,你看的哪些是百萬篇幅啊?
他的第一反應八成啊啊啊這這這,要得零蛋。
對網文讀者來說,那就是直送清北的試卷。
假設這兩類讀者的閱讀取向完全絕緣,那他們就想不通,為什麼網文可以那麼長,名著可以那麼短。
跳過嚴肅思考、娛樂消遣、文字信息量之類的念經講法,往細處論,決定和制約兩個篇幅的點,我講哪兒算哪兒。
網文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仍然會有一堆好玩的故事,也必須好玩,即使這點那點不合理不夠好,只要足夠的讀者買單,理論上這本書可以一直寫下去,不知道你在高原都沒讀完的茅獎評委可知道,有本校花的貼身高手2200萬字,還沒寫完……而名著藉著故事指說故事後面的東西講言外之意,這個講完了故事就完了,再多,表達上就旁枝斜逸,散了。
也不是跟錢過不起,一種想不到這玩意能掙大錢,一種寫不來能掙大錢的東西,還有一種佔比很高,就是不差錢,各種中產富二代。
網文通過故事表達一些人文關懷,也不會太過複雜,簡化為上,像寓言,陣營對立清晰,哪些族群正直善良,哪些族群虛偽狡詐。
否則,怎麼讓一大堆故事錨定在一個容易理解跟接受的中心點?
一旦讀者因為設計複雜經常陷入思緒停頓,這就是在限制和不利故事的事件之間起承轉合的流暢組合。
輕則卡文,重則太監,篇幅保障無從談起。
網文在故事設計上即使各種三觀不正龍傲天,也只是過河拆橋、出賣朋友、背信棄義、鳥盡弓藏之類的,仍有受眾,可多數不會挑戰當前讀者心裏的公序良俗普世價值,更不會越過政策跟法律紅線,一是看着膈應不爽導致讀者流失,二是這會讓主角或者重要配角遭遇情節…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