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斗朱棣》[回到明朝斗朱棣] - 第24章 何樂而不為?

[]
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位傑出的領導者,要有着堅定的心智,堅定的思想,堅定的路線,不能被人所左右。
一位皇帝,要有捨我其誰的氣魄。
如果因為怕錯,而畏手畏腳,怕麻煩而把難題留給後人。那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朱允熥要那個位置,他更要成為建立一個嶄新的明,重塑華夏輝煌的領導者。
所以,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毫無怯意。
「吳王殿下!」先開口的是中書舍人劉三吾,「驛站乃是國家所建,傳遞軍國大事。如果按殿下所想,對百姓開放,會不會捨本逐末?屆時影響軍國大事加急傳遞,或者丟失公文,泄露朝廷機密?再者,驛站乃是供過往官員專用,開放給百姓,必亂尊卑!」
劉三吾所說的是老成持重之言。
歷朝歷代對驛站都極其看重,中原王朝的疆域都太大,往來交通不便,驛站是朝廷知道各地情況的最佳手段。
而且這個時代有着明確的尊卑等級,衣食住行不是有錢,就能隨便穿隨便用的。
朱允熥沉思片刻,笑道,「驛站傳遞的是軍國大事,百姓傳遞的無非是信件雜物,分開來送就是!」
說著,朱允熥慢慢走到群臣之中,盡量說得直白些,「我打個比方,就以咱們應天府(南京)為例。京城中有客居的商人,學子不下十餘萬,還沒算那些在京城務工,討生活的人,對吧?」
戶部尚書傅友文點點頭,這個數字和戶部統計的差不多。
御座上的朱元璋又是老懷大慰,心道,」臭小子事先做足了功課,連京中有多少客居人口都知道!「
」人在異鄉身為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朱允熥說了兩句詩,繼續笑道,」這些人,每月每年和家中的書信,雜物往來,是個天文數字,對吧?「
見大臣們都在點頭,朱允熥接着道,」如此龐大的信件貨物往來,不同於朝廷各地的加急軍報。這麽多東西,用軍馬送也送不過來!「
群臣中,一個捧哏及時出現,吏部尚書詹徽道,」殿下的意思是,分開?「
」對,分開!「朱允熥給了對方一個深得我心的眼神,又笑道,「咱大明的驛站中,除了軍馬,還有大量的騾馬,這些牲口是備著給官員們拉行李的,可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閑著的,對吧?」
「與其閑著,白吃糧草,不如動起來。」說著,朱允熥笑了笑,「還有驛站中的驛卒,幫工,閑著也是閑著,該動的就動!」
「以應天府為例,假定每月一號為百姓信件物品郵寄日!」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間,侃侃而談,「幾驛卒為一伍,護送運送信件物品的騾馬車隊離開,交到下一個驛站,然後再由下一個驛站的按單清點,繼續傳遞!」
「有驛卒在,避免有歹人起壞心,驛卒之間又可以彼此監督,避免盜竊魚目混珠。信件貨物送至當地,由驛站人貼出通告,讓百姓前來認領,或者由驛站中的幫工跑腿送到!」
說著,朱允熥又笑笑,「收信收貨人,哪能讓人白送呢,怎麽不給點賞錢?」
家書抵萬金,在這個沒有其他通訊方式的年代,一封家書珍而重之。其中珍貴,不能用錢來衡量。
他這麽一說,殿中臣子們都笑了。
御座上的朱元璋也不禁莞爾。
民間風俗如此,別人給幫忙,總不能讓人家空着手回去。這不是貪腐,更不是勒索,是朱元璋最喜歡的百姓民風。
朱允熥如此一說,群臣差不多都明白了。
軍國大事還是用軍馬加急傳遞,驛站限制的車馬人手利用起來,為百姓輸送信件貨物。
許多人暗暗點頭,如果真能如此,各地的信件雜物往來將會十分便捷快速。
「至於劉學士所說,官民合居亂了尊卑!」朱允熥沉吟下,「以北平驛為例,北平驛站在通州,佔地四十五畝,可容納上千人同時住宿。留下給官員們住的,還是有許多空房,由於驛卒隔開,算不得亂了尊卑!」
「能住驛站的百姓,只有商隊。百姓們隨便有個安全的地方住就行,不求豪華只求遮風擋雨!」朱允熥繼續說道,「再說,商人們都很摳門的,也就是東家和掌柜的住,夥計們還是風餐露宿和貨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