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孫朱雄英》[皇明皇太孫朱雄英] - 061 沒有動作

061 沒有動作(1/2)
朱雄英到底算不算是開府建牙,這也是一個糊塗賬,這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
畢竟按照正常的理解,是一些文武大臣接受皇帝的命令自行開設府署,樹立旗幟,來處理所理軍政事務。
朱雄英端坐主位,一身常服,看起來是稍微有那麽點天潢貴胄的氣度。
笑着的朱雄英看向卓敬,說道,「惟恭,聽聞你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你榜眼及第,卻須隨我來這苦寒之地,可有怨懟。」
卓敬立刻起身,「臣不敢。」
朱雄英這一次帶到北平的人可不少,除了十萬工匠,以及早前來到的勛貴、以及一些富豪商戶,去年的戊辰科進士,朱雄英帶來了不少,很明顯這就是在給朱雄英鍛煉新人。
其實除了戊辰科之外,還有四年前的乙丑科進士,也來了不少。
朱雄英看着卓敬,問道,「聽聞你為人耿直、不避權勢,且重禮法,可有建議?」
卓敬立刻跪下,激動說道,「回殿下,臣有本奏!」
朱雄英也不再閑聊,看了一眼王承恩。
而王承恩立刻大聲說道,「准奏」
卓敬立刻說道,「京城為天下效仿。陛下對諸王如不趁早分辨等級、威嚴,而使他們的服飾與太子相同,從而嫡庶混亂,尊卑無序,何以令天下?!」
朱雄英立刻露出笑容,卓敬說的這些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也是他此前也想過的。只是有些事情,作為皇孫,朱雄英不太方便說。
卓敬說的這些,其實就是大明現在的制度並不完善。最直觀的就是諸王的服飾、車馬模仿太子,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朱雄英露出笑容,隨即說道,「有理,我皇明立國二十餘載,禮法制度也該完善。惟恭,你且回去你好奏章,這事也確實該重視。」
看到卓敬露臉,他的不少同僚就羨慕不已了。想要在皇太孫面前露臉,這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眼巴巴的在等待着表現的機會呢。
想起來了什麽一般,朱雄英說道,「良玉,津門乃北平門戶,且是我漕運中心。你且隨曹國公赴津門,你們且記好。津門不再是漕運中心、軍事要地,在這裏建城,得是一座城!」
李景隆和茹瑺立刻出班,跪倒領命,「臣領旨。」
朱雄英隨即看向一個面容端正的『青年』,說道,「字行,你也去吧。」
乙丑科探花黃子澄,這也讓朱雄英感覺到『鼎鼎有名』。哪怕他對於大明的歷史只是一知半解,也指導黃子澄這個人,絕對是朱允炆的好幫手,幫著四叔朱棣奪取天下。
其實在朱雄英帶來的班底當中,他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感覺到了些許壓力。
黃子澄不說,任亨泰、丁誌方,以及被老朱賜名齊泰的齊德。再加上准岳父練子寧等人,這還都算『熟悉』。
很多人都是未來朱允炆的心腹,或者是被四叔屠殺的建文舊臣。
對於黃子澄,朱雄英本來是本能的反感。尤其是這段時間的相處,朱雄英覺得黃子澄這樣的人是有些天真的,是有那麽些過於理想主義,而且有那麽些小心眼。
但是不管怎麽說,朱雄英也不會因為『未來的事』就去責怪現在的人。或許黃子澄不堪大用,只是他這樣的『忠臣』,有些時候用起來也比較順手。
這大概也是朱雄英的『墮落』吧,為上者不可能真的只是一門心思的任人唯賢,有些時候也需要那麽一些忠臣、近臣,有些時候也需要這麽一些人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務。
津門的事情交代完畢,朱雄英看向陳瑄,「彥純,你且隨鄭國公疏浚大運河。前元時,大運河便已開始淤塞,山東之地更是嚴重,你等須儘快疏浚
061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