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留什麽辮》[好男兒留什麽辮] - 第599章軍政事宜(中)

當然,趙安民、程藎等人就任後的工作,也不光是為了科舉和撈錢事宜,安撫地方民生和解決百姓溫飽同樣是重中之重的事。繿
廣東雖然富庶,但也僅僅局限於廣州平原,其餘肇慶、高州、韶州、南雄等州府都為山地,糧食作物產量不高,自尚之信反覆後,更是兵災連年,而福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沿海的百姓都以捕魚為生,自國姓退守東番後,清廷就歷行遷界凈海的國策,這導致了兩省地方百姓食不果腹,民無衣食所養。
因為廣東和福建的特殊地理和歷史因素,馬仲英考慮再三後,同樣以中書省左丞相的名義免除了兩省百姓一年的農稅,並要求陳秉文和趙安民在兩省大力推廣甘蔗、玉米、番薯以及水稻等農作物,推動兩省的傳統產業,例如佛山的煉鐵業,福建的製糖和茶業,總而言之就是儘快令這兩省恢復民氣。
至於浙省,馬仲英倒沒有過多要求,畢竟浙江乃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只要不瞎折騰,就不會出什麽亂子。
為了恢復地方,馬仲英免除了閩、浙、粵三省一年的農稅,這就令本來看似充足的府庫變得捉襟見肘起來,為了應付可能和清軍的長期相持,馬仲英決定在商稅上做文章。
明朝商稅主要分為這幾種,明初砍柴,鹽,魚,釀酒,做醋,擺攤都要收稅。按制凡稅課,征商估物貨;抽分,科竹木柴薪;河泊,取魚課。又有門攤課鈔,領於有司。
明太祖時期,征酒醋之稅,收官店錢。即吳王位,減官店錢,改在京官店為宣課司,府縣官店為通課司。宣德朝新增行商過關稅,即設置了鈔關,成為了日後徵集商稅的主要來源。
商稅的稅率同樣是採用「三十稅一」的比例,「凡商稅,三十而取一也,過者以違令論。」繿
此外各省蔬果園不論官私種而鬻者,塌房、庫房、店舍、居商貨者,騾驢車受雇裝載者,務必悉令納鈔。委御史、戶部、錦衣衛、兵馬司官各一,於城門察收。舟船受雇裝載者,計所載料多寡、路近遠納鈔。也正是明太祖着力於對商稅的控制,這才有了明成祖的永樂盛世。
只不過自土木堡之變後,文官勢力抬頭,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高舉著孔孟之道的大旗,對國家稅制橫加干預,甚至將朝廷收商稅比作與民爭利。
因此明朝的工商業雖然非常發達,但商稅卻越來越低,原因就是商人階層和士大夫階層相勾結,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在朝的士大夫代表着商人階級的利益,
在士大夫階層的推動下,明朝的商稅一降再降,竟然從百分之三降到了百分之一不到,幾乎就和不交稅沒有區別。
即便是這樣,底層的商人還在不斷地偷稅漏稅,導致朝廷稅收流失嚴重。比如茶稅,雲南、福建等產茶大省收的稅,簡直低到了荒謬絕倫的程度。
嘉靖時期四川課稅的茶葉數量超過五百萬斤,可是一年徵收的茶稅不到兩萬兩。而浙江的茶葉稅收竟然只有可憐的六兩,雲南為十七兩。商人階層偷稅漏稅情況和明朝的稅率之低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東南的士大夫階層甚至勾結海商、倭寇,從事走私貿易活動,每年賺取巨額的財富。而由於海商壟斷了海洋貿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