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起》[漢起] - 第24章 刎頸之交如何有(2)

改變命運。
人與人的交往,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互相傾聽,找到共同點,互相認同,就能成為朋友。
如果這份友誼,能夠在順境與逆境,貧窮與富有,安全與危險等不同環境中,再經受一些考驗,就能進一步提升,超越一般的朋友。
時間的長短,自然是衡量友誼的標誌之一。時間的流逝,共同的經歷,會加深或者減弱相互的友誼。
所謂刎頸之交,卻並不一定需要特別長的時間。今天公孫瓚為劉德全親冒矢石,改天劉德全又豈會退縮?
相互間的信任,最容易出現在任俠豪氣的少年青年之間,或許因為牽掛更少,人更簡單,更易感動。
同樣的道理,張虎、夏侯博、劉德全的關係,也在這一次戰鬥中,進一步升華。
然而沉浸在興奮和熱血中的少年麽,並未在意同行的漁陽張庚冰冷的臉色。
張庚十七八歲年紀,射殺了賊人一名什長,就是那個劉德全怎麽也殺不掉的什長。張庚的兄長張舉在洛陽為官,漁陽家中田地數萬畝,佃戶數千人,馬匹等生意也做得很大。
之前,沒人會想到這樣一個富家公子能射殺一名什長。之後,當張庚擺出冷臉,大家只是當成初次殺人後的不適罷了。
。。。
脫下血衣着緇衣,急趨書房受考察。
盧植彷彿不經意地問了問戰鬥經過,就讓其他學子去吃飯休息。留下劉德全、劉德然二人接受測試。
盧植問了三個問題。一問經學,二問誌向,三問朝中和地方有什麽問題,如何解決。
測試第一題很複雜,但答案很簡單,不過解經文而已。
測試第二、第三題很簡單,但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二題,問誌向。劉德然回答欲效陶朱公范蠡,引得長者們一陣鬨笑。
劉德全卻被難住了,難道回答拯救大漢四百年江山?這些人不把他當瘋子才怪。
思索了幾息,忽然有了:「當效仿儒者,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合誌同方,營道同術,同而進,不同而退。」
盧公問誌答儒行!
盧植點了點頭,這些出自於《禮記.儒行》,記錄孔子心中儒的十五種行為,恐怕是最標準的答案。
宋朝以後的儒,尤其是後世,強調「中庸」,強調中正平和。
十五儒行中的儒,卻是相當的特立獨行。劉德全選擇的那幾句話,「忠信以為寶,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就是換到俠者身上,換到墨者身上,也完全適用!
劉德全:「第三個問題,此是大事,不謀於眾,希望能單獨回答。」
盧植:「好,你跟我來。」
劉德全:「當今有三個急切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官吏只知有舉薦之恩主,不知有天子。二是郡太守權力過大,既易亂地方,又易亂朝堂。三是國家財用匱乏。」
盧植聽得一愣一愣的:「這些問題,你一個邊郡少年,怎的知道?」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