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起》[漢起] - 第21章 廿萬子弟盼公歸(2)

的束脩。但遞交了名帖,並非一定要收,至少還得經過對學問、人品、行為的測試或考察。測試、考察可以由你自己進行,日後弟子多了,也可由先入門的年長弟子來考察測試。
未通過,則不記名,可由弟子來教授,或下次再考。
通過考察測試,便為記名弟子,應向師傅提交拜師帖,當然也應繳納一定的束脩。記名弟子可以傳授一部分學問,有什麽問題,也可以課後向你提問。過來拜訪,可以到院子或廳堂。
記名弟子中學問精深或品德出色或特別親近的,可以為入室弟子。孔子云『由(子路)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的差別,是記名弟子與入室弟子的差別。師傅教授弟子精深的學問,弟子對師傅孝順如父母。師傅有事,弟子服其勞。
入室弟子中最為出色的或跟隨師傅時間最長的,便是衣缽弟子。例如麗文勝,並非兄長第一個徒弟,但卻是資質最為突出的徒弟,自然就是衣缽弟子!」
盧植:「不記名求學者,記名弟子,入室弟子,衣缽弟子(漢代佛教沒有盛行,衣缽這詞估計還未普及,姑且這麽說),會不會太過複雜?」
劉子玉:「我這樣不知名的教師,弟子少,就記名弟子、入室弟子兩者之分。兄長名氣大,求學者絡繹不絕,若不加以甄別,兄長也沒那麽多時間教授。
對四種學子的區別,既可以激勵學生尊師重道,對鄉黨也給了機會。至於做不做得成入室弟子,那是求學者自身的造化!」
盧植曾從學於馬融,自然不可能看不出來四種求學者之間的差別,他和鄭玄,可不就是從不記名,到記名登堂,再到入室,再到衣缽傳人麽?
這個時代的師徒關係,可不像後世教育產業化後那樣淡漠,徒弟既繼承了師傅的學問,又繼承了師傅的社會關係、社會風評。甚至最近一次黨錮之禍,因為師傅是黨人,禁錮了學生入仕道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才會有今文經各學派之間,互相攻訐、互相抹黑。
盧植雖然不屑於攻訐、抹黑其他學派,但不意味着不想把自己學派發揚光大:「子玉賢弟,感謝你的提點。但我想不清楚的是,你一向在儒學的基礎上偏向律法,怎麽今日想起來說這個,這不像你啊!」
劉子玉當然不會說對學生分門別類是劉德全想出來的:「人總得與時俱進。做教師這些年,學生交了不少,優秀的也有幾個,這不就教學相長了嗎,哈哈!」
盧植:「哪個學生這麽優秀,能令你改弦更張?」
劉子玉:「咱們樓桑裏劉氏幾個孩子都不錯,德福、德然,儒兒三人都很優秀。最出色的的是,製作三輪馬車的劉德全。」
盧植:「願聞其詳。」
劉子玉:「一個少年,寒冬臘月,臥冰求鯉為母親治病,可謂孝!做出的詩文得到你首席徒弟稱讚,可謂智!敢為了鄉黨,與驍勇的遊俠搏鬥,且能獲勝,可謂勇!」
盧植:「竟然有如此佳少年,他在何處,我當不嗇一晤!」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