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廚》[漢廚]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帝、算計和李廣

「楊川,咱們第三批運過來的鹽巴、調料和精鐵都快賣完了。」
「還有肉禽蛋類,因為無法長期保存,差不多也要斷貨了。」
「下一批物資運過來還須十一二日,要不,先用太守府的存貨應個急?」
這一日,曹襄急吼吼的趕來太守府,甫一見面,就一驚一乍的罵楊川這狗日的下手太黑,還不等商道徹底打通,就讓一座臨洮新城住滿了人。
「這樣下去不行,咱們的利潤太薄了,」曹襄一屁股躺平在馬扎子上,唉聲嘆氣的說道:「咱們的貨品出了咸陽,一路顛簸,運到這隴西郡,一分錢不賺也就罷了,你狗日的還要低價賣給人,這樣下去,咱們得虧損多少錢?」
楊川瞥一眼曹大草包,不動聲色的說道:「咱們的食肆、茶鋪、酒樓和窯子呢?也虧錢了?」
曹襄不吭聲了。
也只有他心裏清楚,那些散布在隴西郡十一個縣的食肆、茶鋪、酒樓和窯子,零零總總算下來約莫二三百家,其中,十之七八,皆為他與楊川兩家的產業。
鹽巴、調料、雞鴨鵝禽蛋、鹹魚、精鐵等生意虧了。
可其他生意卻大賺特賺,兩邊的生意相互抵消後,他兩家終究還是賺了極多的錢糧。
可以說,現如今的隴西郡,在餐飲這一塊的生意,早在一兩年前,其實就已經被楊川、曹襄二人所控制。
當然,這一切都進行的極為隱秘,就連劉滿、織娘、張安世、霍光等人都不曾聽說過……
「你舅舅盯着咱們每一個人,每一家的生意,他都了如指掌,」楊川舒舒坦坦的往馬扎子上一躺,淡然道:「有一句話你說對了,那就是咱們的生意一直虧錢也不對,會讓人覺得不正常。」
「因為,既然是買賣,有買有賣,有賠有賺,但既然成了生意人,就要以謀取高額利潤為主要目標。」
「這樣好了,從明天開始,伱假裝生意虧損,不往隴西郡運送貨品。」
「然後,咱二人大鬧一場,讓皇帝以為咱們沒掙到錢,免得他心裏頭多想,如何?」
曹襄呲牙笑罵:「就咱二人這半斤八兩的演技,想在我舅舅面前演戲,估計還差得遠呢。」
楊川笑了笑,沒說什麽。
自從他當過這幾年老師以後,這才發現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事情,那便是這全天下的人啊,只要當了學生,無論男女老少,整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奇妙變化,那些原本十分穩重的人,也會變成哈慫。
甚至,壞慫。
相反的,一個人,無論其秉性學問如何,一旦把自己當成了老師,面對自己的學生時,往往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為人師表。』
所以,當初大婚之日,當他面對劉滿、織娘、娜仁托婭三名小婦人時,就很是難為情,總有點『人太熟不好下手』的既視感……
與之相應的,便是皇帝和臣子的關係,大致亦如此。
皇帝高高在上,將滿朝文武盡收眼底,就算大臣們有些十分細微的舉動,往往都會被皇帝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就等著合適的時間來收拾你。
所以,跟皇帝玩心眼子。
還是免了吧。
「楊川,鹽巴調料肉禽蛋之類的,咱們可以想辦法從長安城那邊運過來,可是這精鐵快用完了,該想想辦法了。」
曹襄使勁撓著其碩大的腦袋,有些不甘心的說道:「可惜,隴西郡這邊沒有什麽像樣兒的礦山,否則,在你當太守的這幾年下來,咱兩家就能賺個盆滿缽溢。」
隴西郡沒有什麽像樣兒的礦山?
楊川笑而不語。
隴南之地的金礦,白銀的銀礦、銅礦,平慶兩地的煤礦、石油,翻過祁連山,整個河西走廊不是鐵礦就是鋁礦,對了,還有後世被稱為鎳都的金川,號稱全球第一!
至於說鹽礦,光是楊川知道的,便有三四個地方產鹽,譬如青海湖出品的湖鹽,能讓漢帝國吃用一兩千年還不止……
在旁人眼中頗為荒涼的隴西郡、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以及遙遠的西域之地,在楊川心裏,簡直就是一塊風水寶地。
「咱們的生意,該咋做就咋做,不過,得想辦法在物價不大漲的情況下賺點錢,要不然,皇帝便會懷疑其中定有貓膩。」
楊川想了想,還是叮囑幾句:「過段時間,我在這邊想辦法尋一處鹽礦,你的鹹魚就不用往西北這邊運送了,成本太大,沒賺頭……」
……
特殊時期,凡事從簡。
眼看着大軍就要開拔,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還在等著霍去病和他的abc 羽林孤兒,楊川在隴西郡的『一攬子計劃』卻有序開展,並不曾因為要打仗,而將基建、農業和賺錢的生意落下。
『首陽書院』的開學工作已接近尾聲。
楊川的生活節奏,也終於慢了下來。
教教書,育育人,適當的時候,敲打一下動不動就有點飄的三名小婦人;收收禮,會會客,偶爾還會帶著豹姐、傻雕去附近的首陽山去遊玩一回,就很是愜意。
這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嘛,整天急吼吼的去幹事,成與不成倒在其次,關鍵是太過無趣,整天想着與人勾心鬥角,還不如提前籌備、算計,一錘定音的將事情給辦成。
隴西郡的地面上,也漸漸消停下來了。
李氏家族的幾十個分支,在楊川手中分別獲得了巨大的好處,又是爵位又是府邸,絕大多數門人子弟進入首陽書院讀書,三五年下來,怎麽著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故而,此間狗大戶對楊川的抬舉,也是真心實意的,只要他有所需求,一般情況下,往往都是有求必應。
那些老李家的少年人也很爭氣,在甚為繁華的臨洮新城上學時,很快就學會了不少沒什麽用處的知識……
「楊川,你這一招很是高妙。」
這一日,閑暇無事的楊川,與遊手好閒的大長門崔九在一座酒樓飲酒,眼瞅著乾淨整潔的街道上,那些李姓子弟一個個青衫長袖、儒雅風流,在經過一處勾欄時,被一群漂亮小姐姐調戲,崔九老賊讚嘆一句,笑罵:「隴西李氏向來講究的是耕讀傳世,尚武成風,看看你一來,把人家的少年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