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二十八章、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

第二十八章、日本也很重要呢
康德之所以會這麽說。
是因為現在南洋諸國,還有日本、朝鮮等國,都有一定的安全上的憂慮。
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擴張。
整個印度南方都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
印度北方的莫臥兒帝國等國也已朝不保夕。
在這樣的情況下。
南洋諸國和東亞諸國當然有所忌憚。
所以朱道樺在文章中大肆宣揚「西方威脅論」,在這個時代的東方就很有市場了。
而且他也沒有光說西方威脅,還給出了解決辦法。
聽起來當然也是很有道理的。
朱道樺在文章之中係統分析了西方人擁有的優勢。
在基於這個事實的基礎上,給出了解決辦法。
各國首先要保證自己國內不會受到來自西方的商品、文化的衝擊。
在這個基礎上,訓練一支新式軍官的隊伍,再在這個基礎上編練新軍!!
這是抗擊西方殖民侵略的治標之法。
也就是首先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這就是在這裏概括為「國本洋用」之法。
保留本國之根本,學習西洋人火槍、火炮、編練軍隊之用。
這個道理當然是好的。
但是這還不夠。
在文章之中。
朱道樺指出。
東方諸國真正能避免被西方殖民的關鍵。
是天朝帝國的重新崛起。
歷史上。
東方諸國都是天朝帝國的藩屬國。
這種東方式的秩序深刻影響了整個東方世界。
許多國家的文化都來源於中華文化。
而且在這個東方各國民族主義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代。
承認「中華文化是本國文化之父」的思想並沒任何障礙。
和兇惡的西洋人比起來。
中華之民就顯然厚道多了。
「…滿清以蠻族臨中國,固其雖大,但卻對外羸弱無力,無保護東方諸國之仁義,東方諸國此時面臨之難題,根本之原因在於天朝之衰弱,華夏之天傾,固欲徹底抵擋歐陸諸國之禍,必要驅逐韃虜,復興中華,中華為東方諸國之父,東方諸國為子,合東方諸國之力,歐陸諸國則無機可乘!」
這一套說辭。
如果是放在現代。
那肯定沒有任何反響——從1840年開始,中國的勢力範圍就是在不斷收縮的過程。
到了現代。
原本天朝帝國的藩籬已經全部消失,甚至周邊諸國都成為域外勢力封鎖,包圍中華的工具。
然而在現代。
天朝帝國的影響力還在,餘威尚存。
再加上歐洲殖民者咄咄逼人的威脅。
這一套說辭很容易就得到原本的那些天朝藩籬的認同。
尤其像是朝鮮、安南等國更是如此。
當然了。
能夠支撐這一套說辭的根本,還在於實力。
在於朱道樺手中的實力。
西方威脅論、國本西用、復興天朝秩序。
這篇文章的三個立論。
肯定會在東方諸國引發反響。
再加上朱道樺本身的身份。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
這篇文章很快就會出現在日本、朝鮮、琉球、暹羅、安南、緬甸等國的統治者們案上。
甚至都不需要翻譯成各國文字。
因為這些國家的貴族階級的通用語就是漢語、漢字。
「我認為諸國未必會在這個時候投向您的陣營。」
康德說道。
「我當然清楚,所以我並不着急…」
朱道樺笑道。
「這只是個種子,這顆種子能萌芽到什麽地步…那就拭目以待了。」
………
經過康德的一番潤色,再由朱道樺親自翻譯的【強軍開國論】,連同康德寫就,朱道樺署名翻譯的【歐陸諸國誌】很快隨着朱道樺在南洋擊潰了荷蘭艦隊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東方世界諸國。
隨着這個消息而來的。
是明王府的【南洋貿易秩序會談】的邀請函。
和康德預料的朱道樺會先展開對南洋諸國的工作不同。
朱道樺最重視的…
居然是日本。
所以很快就有幾艘戰艦北上,帶著朱道樺邀請江戶幕府將軍的德川家齊和老中松平定信前來巴淡島考察新式陸軍和參加南洋貿易秩序會談的信件,繞台灣島東側一路朝着日本而去。
朱道樺之所以重視日本。
是因為…..
日本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