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高聳入雲的山脈前方》[東方高聳入雲的山脈前方] - 第2章 少年初問道(2)

於此,此處也是**真人幾位親傳弟子住所,院落平時只有李問道和六師姐問華兩人日常居住,其他幾位師兄師姐的,只是偶爾來次住宿,他們幾位都早已在觀外有自己單獨的住處。
李問道放置好那蛇,又將今日山上採的草藥都分門別類逐一擺放在迴廊上,以備明日祥加處理.回身從自己屋裡拿出一本發黃的小冊子,冊子里記載的都是各類毒蛇及其毒性大小依據,以及如何解毒的方法.翻到莽山烙鐵頭那一頁,只看到上頭寫了蛇名,毒性標註」劇毒」,至於如何解毒一欄空着,未予解釋.李問道心想,不如明日上山捉一隻野兔或者山鼠來試一下毒,此招雖有傷天和,但即以救人解毒為目的,想來三清祖師或是太上老君應該不會太過於生氣.李問道坐在庭院石凳上閉目養神了一會,又從屋裡拿出一把兩尺長的短刀,此刀比正常大小的刀短了半尺,是三師兄去年專門為自己打造的,刀型正是市面上常見的制式,在軍伍中也是尋常.李問道手持刀柄,凝神靜氣,刀未出鞘,先感受其意,然後閉目將思維凝聚成一點,那一點正在刀身之上,天地逐漸沉靜下來,彷彿此時除了刀,世間再無一物.突然,手掌一翻,烈陽出鞘,只見白光一閃,衝著前方一丈遠處一塊練刀石而去,於無聲處見驚雷,練刀石上突地就又多出一道淺淺的痕迹出來.天下武功為快不破,一切招式,任你如何詭異花俏,在速度面前全都無用.「哎,還是蘊氣不足,只一招都沒有多大氣力,戰一人尚可,若是與幾人同時纏鬥,肯定不能持久.」想到這裡,李問道記得師父曾給自己留有一問:如何做到快?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天下最快者,莫過於人的意念,也就是人的思維、意識。
但是,如何讓手中刀劍隨意識及時而動,卻是個大問題,也是真正武學大家畢生追求卻難以完美做到的。
李問道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小屁孩,好像現在並不需要過於追求於此。
末了,李問道還是又把**刀法認認真真地耍了幾遍,而後拿出一把短劍,練習了幾遍三清劍法。
這些是基礎,三師兄平時督導的很是嚴厲。
想到三師兄,不由得又想起了幾乎沒有什麼印像的大師兄曹問彬和二師姐宋問閨,據師父說他二人其實原本就是北方人氏,還都是大家族的。
李問道搖了搖腦袋,扯遠了,看來我的心性還是不夠沉靜。
晚鐘悠悠,李問道起身向前院飯堂走去。
半路遇到了玄陽師叔的弟子莫問峰,兩人年齡相仿,平常很是說得來。
玄陽師叔教弟子棋道,這莫問峰棋藝相當了得,李問道與他對弈,就從沒贏過。
還有一位師姑玄清,教弟子曲道,李問道小時候就是她帶着長大的,李問道與她最是親近。
李問道喜歡古琴曲《春江花月夜》,有空就會跑去玄清師姑那裡請教一二,甚至賴着不走。
三位師尊所教的弟子屬於**觀親傳弟子,將來都是有大運氣的。
當然,武道與醫道是所有親傳弟子必學內容。
我道家,盛世時,弟子不出世,不與世人掙長短;亂世,則下山斬妖除魔,匡扶正道,為芸芸眾生掙出一個朗朗乾坤,這便是道家的大道。
還有幾位師叔師姑在觀外教授俗家弟子文武之道、明倫經文,醫、武、曲也會適當涉獵,有點像是私塾,這些俗家弟子將來學成之後,自會下山教化一方。
吃過晚飯,李問道拒絕了莫問峰一起去後山蓮花峰的要求。
出道觀後門,徑直前行,轉個彎進入一片峰谷,便是蓮花峰的範圍,那裡是觀中尊長和親傳大弟子們靜修的場所。
青山掩映,溪流淙淙,在茂密的植被從中偶爾會飛出一角雕梁,或者畫棟。
李問道的幾位師兄、師姐在那都有自己的居所。
懿德居也在其中,那裡是一些世俗中受人尊敬的大家來**觀時的住所。
明日是李問道的師父**真人釋經日,一些大家早幾日便以前來,他們都居住在哪裡。
莫問峰這小屁孩估計是找某個大家的弟子去對弈去了,畢竟平日里老是那幾個對手,實在無聊的很。
李問道懶得去,他今晚還有功課要做,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他還要接着學習。
此書內容繁雜,可謂博大精深。
內容包括醫學倫理學、本草、製藥等醫學總論,以及婦人方、少兒方、七竅病、風毒腳氣、諸風、傷寒方、臟腑病方、消渴、淋閉、尿血、水腫、疔腫癰疽、痣漏、解毒並雜治、備急、食治、養性、平脈、明堂、孔穴等,載方五千三百首。
書中所載醫論醫方,教系統地總結和反映了先秦至唐初約一千一百多年中醫藥的醫學成就。
初夏的雁盪,涼風襲襲。
窗外,南國風月溫柔如水;窗內,燈下少年不負韶華。
少年偶爾抬頭,望向窗外,也許,隔着幾千幾萬里;也許僅隔着咫尺,會有一雙明媚的目瞳正與少年的目光相遇嗎?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