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大明公務員] - 第三章 身後茫茫六百年

第三章身後茫茫六百年
正如朱元璋所料,何夕說道:「徐達在洪武十六年,還是十七年左右。因背癰發作而死。」說到這裡,何夕微微一頓,小心翼翼地試探說道:「傳聞,是陛下賜死的。背癰發做的時候,是不能吃烤鵝的。但是陛下賜了一隻烤鵝。於是,中山王就—–」
「一派胡言。」朱元璋冷冷地說道:「說此言者,當誅九族。」
功臣之中,有帥才並不多,徐達,李文忠,湯和等人,都是朱元璋的班底。而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人反而不是。藍玉是接受了常家在軍中的影響力,而傅友德是降將。而馮勝是馮國用的弟弟,本名馮國勝,馮家投靠朱元璋的時候,可是自帶班底的。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小圈子。而北方殘元還保留一定實力。徐達每年都要去北平坐鎮。
這個時候,他殺了徐達。鎮守北平對抗殘元的重任,交給誰?
不交給自己人,反而交給外人。
而且看朱元璋對徐達,李文忠兒子的重用,就知道朱元璋沒有殺這個兩位。徐達的兒子,李文忠的兒子,在靖難之中都掌握實權,特別是李景隆。更是大名鼎鼎。說李景隆是一個草包沒有問題,但是說朱元璋沒有栽培李景隆,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其父而用其子。傻子也不會這麼干。特別是朱元璋。朱元璋真要殺,絕對滿門誅絕。一個不留。怎麼會讓仇人身居高位,找死啊?即便不誅絕,也不會任之高位。
當然了,這兩位如果活到朱元璋臨終之前,卻是另外的局面了。也就是朱元璋要殺這兩位,也要等天下平靖之後。
不過,此刻的朱元璋年富力強根本沒有這個念頭。他也沒有解釋的想法,說道:「繼續說靖難吧。」
「是。」何夕說道。何夕後背有些發涼。朱元璋的怒氣猶如實質。讓他有幾分膽戰心驚。不敢夾什麼私貨。將他知道的歷史老老實實地說了出來。
首先是靖難之戰,朱棣如何絕處逢生,奪塞外兵,借朵顏三衛之兵。又是如何孤注一擲。揮鞭南下。攻下南京。以及建文帝生死之謎。
朱元璋臉色越發難看。但是還把持得住。
然後是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以及五次北伐。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南征安南。然後仁宗,宣宗守成收縮。朱元璋聽得冷哼一聲而已。面子上也緩和了一點。
朱元璋對朱棣發動靖難之戰。雖然難以接受。但是而今他很難代入朱允炆與朱棣任何一方。因為朱棣才二十多歲,而今雖然就國。但是還沒有上過陣。而朱允炆而今才四歲多,上一次朱元璋抱朱允炆的時候,還被朱允炆尿了一身。
雖然知道將來骨肉相殘。他自然生氣,但也僅僅是生氣而已。但是朱棣一生功業,也不算弱。這讓朱元璋的怒氣稍稍有些緩解。
不過,這也讓朱元璋想起葉伯巨。微微有一絲悔意。
洪武九年,葉伯巨上書勸諫,就說過分封之事。但是朱元璋以離間天家骨肉的罪名,將葉伯巨下獄,最後死在獄中。不過朱元璋心腸是何等硬,區區一絲悔意,轉瞬就沒有了。
只是當朱元璋聽到叫門天子的豐功偉績。饒是朱元璋城府很深,此刻也忍不住大罵道:「混賬東西。」簡直比聽到靖難之役還要生氣。連面上功夫都掛不住了。
朱元璋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見識過太多殘酷了。他希望孩子們推崇親親之道,一大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內心之中,也有骨肉相殘的預感。知道他的想法,很可能是作為長輩的美好幻想了。
其實,朱家的第一次內鬥,根本不是他的兒子孫子,而是他對自己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在對抗陳友諒關鍵戰役南昌之戰中。牽制住陳友諒數個月。讓朱元璋有時間從容地將派到淮西的軍隊撤回來。調整好。等鄱陽湖大戰的時候,朱元璋軍隊是修整好的。而陳友諒軍隊是作戰數月。才給朱元璋更多的勝機。
雖然不能說朱文正的南昌之役。奠定之後勝利。但是功勛之高,卻是不能否認的。六十萬大軍數月的圍攻,不是一般人能撐下來的。但是後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朱文正不滿戰後的封賞,想要投奔張士誠。
那麼朱文正想要的封賞是什麼?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了朱棣對漢王的承諾,在靖難之戰中,朱棣對漢王說:「勉之,世子多疾。」言下之意,還用說嗎。而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