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七章 諸葛亮會

第二十七章諸葛亮會
只是何夕想像的諸葛亮會,與眼前的一切完全對不上號。
何夕想得是他與這個「專家」在會議上坐下,親密交談,於是他向工部借了一間衙門。將軍器局的大工匠們都叫了過來,於是就演變成而今的樣子。
他坐在台上,幾十個白髮蒼蒼的老工匠跪在下面。
他身後還有幾個太監侍立。
根本不像是開會,反而好像是升堂。
這才是工匠在這個時代的待遇。根本不可能尊重。也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力。有的只有聽命的權力。
何夕說道:「諸位老人家平身吧,坐下說話。」
這些工匠還不敢相信,最後在何夕的再三督促之下,才敢起身。至於落座,衙門裡的椅子根本不夠,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來一些紅木長凳。才算是讓所有人都坐下來了。
所以都坐下來之後,何夕還覺得這不像是開會的樣子,反而好像是老師給學生上課。不過,何夕也顧不得這些細節,咳嗽兩聲,說道:「大家都知道上古時,有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令天下百姓得以吃熟食。有有巢氏,仿鳥獸做房屋。令天下百姓居有定所。有嫘祖做衣裳,令天下百姓免於寒冷,這都是上古之時,有功於天下之人。所做也是工匠之事,故而我從不以為工匠為賤業,不但不是賤業,反而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來都有人以此得富貴,如隋唐之際,宇文愷督造長安城。洛陽城,也算一方重臣,名垂青史。榮華富貴有之,即便到了近百餘年,有一件事情你們也應該聽說,前宋與蒙古相爭。蒙古攻襄陽數年,頓兵堅城,死傷無數。如果襄陽能守住,則前宋東南半壁得保,然元人令西域工匠造出回回炮,一炮擊破襄陽城樓,呂家喪膽,是以投降,故而工匠之力,可以影響天下大勢。不可不重。故而今日後生晚輩無知,還請諸老不吝賜教。」
說完行了一禮。
在何夕想想之中,他如此行事,大家不應該鼓掌嗎?
但是現場鴉雀無聲,似乎連一根針掉下的聲音都有。
每個工匠都好像傻了一般不敢說話,愣愣地看着何夕。不知道該做什麼?
這不怪他們。
鼓掌本質上是一種禮儀,上面說到什麼時候,該鼓掌。大部分現代人都心領神會。奈何明朝人沒有這個禮儀。大家都不懂,至於其他反應。
抱歉,工匠在明代是社會下層,社會下層很多人都是謹小慎微的。寧可不做,不能做錯,因為他們承受不起做錯的代價。這何夕如此舉動,他們也不明白何夕要做什麼?
不知道該怎麼給反應?
那就沒有反應。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聽不懂何夕在說什麼。
何夕引經據典,又是燧人氏,又是有巢氏,又是嫘祖,又是宇文愷,又是襄陽之戰。大部分工匠都沒有聽過。他們對何夕所說的,很多都是不理解的。
即便有幾個理解的,也不敢相信。
比如葛工頭。
葛工頭而今白髮蒼蒼了。上了年紀了,對襄陽之戰,還是聽人說過的。畢竟襄陽一戰到而今,滿打滿算不過百年出頭。葛工頭小時候聽說過不少。
當然最重要的是,葛工頭祖上就是宋朝的工匠。
畢竟這也正常。工匠手藝很多都是家族傳承的。外人很少得到傳承。葛工頭能被傅忠當成工匠代表,決計不是他年齡大。而是手上有好手藝的。再加上為人公正,諸多工匠信服,才有這樣的地位。
所以葛工頭對當年襄陽一戰還是印象的。對回回炮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只是他太清楚了一點了。
不管是宋朝,元朝,還是而今大明朝,工匠都是被使喚的人。他可不相信何夕這樣說,就能這樣做了,就算何夕想這樣做,這麼多年的傳統,何夕一個人能做什麼?
不過,有一點他卻察覺到了。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何夕如此作態,是下血本了。或許這對葛家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大好機會。
這種尷尬局面,沒有持續多久。畢竟何夕也是臉皮厚的。微微咳嗽一下,就忽略了剛剛的冷場,直接進入正題了。說道:「因為西南戰事,需要調動大量軍械,南京武庫的數量不夠,需要緊急打造一批軍械,其中最重要的是,甲胄十萬副。要在年底造出來。」
此言一出,下面工匠頓時一片嘈雜。
無他,他們都是大工匠。並不僅僅是技術好,他們本身就會負責一定的生產任務。畢竟,官員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