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大明公務員] - 第十一章 秘書監章程(2)

至於宋濂說朱元璋的話,他卻不敢評價。
宋濂說道:「人各有壽,何必多言。我風燭殘年,只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做了這一件事情,就是去了,也安心。」宋濂並沒有對太子說,他放心不下的事情是什麼。而是轉過身來,說道:「陛下設秘書監,令翰林院處事。命殿下主持秘書監。其實,是讓殿下分擔政務。代丞相之權。今後,殿下更要謹言慎行。」
「至於,翰林院那邊,還請殿下放心。老朽還是有幾分威望的。殿下不用擔心。翰林院定然心向殿下。殿下專心將心思放在秘書監上。殿下謙謙君子,做人的道理,殿下已經得其中三味。但是為君的道理,有些事情,還是要陛下言傳身教的好。秘書監,恐怕也是陛下為您量身定做的。」
朱元璋大開殺戒。以胡惟庸案牽扯數萬人。清理朝堂上下。固然讓天下人心惶惶。也令太子內心之中,也有幾分不安。宋濂這一番話,點明了朱元璋心中太子的地位。
太子說道:「老師一番話,撥雲見日,讓弟子茅塞頓開。」
比起君臣父子之間的事情,何夕就是一點點小事了。根本不值一提。
——
太子吃了定心丸之後,就用心放在秘書監的組建上。
「以我看來,秘書監當輔佐陛下處理政事。」何夕在太子面前侃侃而談。說道:「在我看來,秘書監不能僅僅停在分揀奏疏,寫出節略的事情上。應該承擔更多的政務。」
「首先,接受各方奏疏,每一個衙門這裡就對應一個科室。凡是各部門送過來的奏疏。如兵部的奏疏就送到兵科,在這裡首先要做的是記錄在案,然後抄錄出副本來。一式三份,原本送到我們這裡。由我們寫出節略。一份送到翰林院那邊。等翰林院寫出章程之後。送到陛下哪裡。」
「各科室,除卻這個任何之外,還有下達的任務。」
「陛下的旨意,由我們秘書監下達給翰林院,讓翰林院根據陛下旨意擬旨。用印。並傳達各衙門。並監督各衙門執行聖旨。定期回報。」
「除此之外,還要單獨設一個情報科,要錦衣衛將每日情報報上來,情報科匯總列表,在陛下上朝之前,送到陛下面前。我稱之為情報簡報。」
太子說道:「何弟,果然不同凡響。這種種章程。皆在何弟腹中。讓我嘆為觀止。」
何夕說道:「過獎,過獎。」
何夕有些心虛。其實這種制度,在後世都是相當成熟。他只是修修剪剪拿來用便是了。甚至何夕並不覺得他這一套制度,完美無缺了。不過,上傳下達,輔助決策而已。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太子說道:「賢弟,我其實一直擔心父皇的身子。父皇日夜操勞,從不愛惜身體。秘書監一旦建立,父皇就能輕鬆許多了。」
何夕說道:「殿下,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
太子說道:「什麼問題?」
何夕說道:「我估算過,每天奏疏大概在五百份到六百份。如果在事情多的事情,比如過年前後,按照朝廷規矩,各部都會上計。事情會多一些。有千餘份之多。如此一來,一式三份。各種抄寫的人員,還有寫節略的人員都不夠。」
何夕不得不感嘆,古代與現代的區別。在後世,一式三份,不過是電腦上一個按鍵的問題。而在這個時代,卻要用人來抄寫。
每天都有數十萬字的抄寫。需要一個上百人的文書班子。
這是一個極大的人力缺口。
還有寫節略的人選。將數百,或者數千字的奏疏,寫出節略。需要足夠的語言歸納能力。還需要忠心耿耿。
無他,因為如果不夠忠心的話,只需在筆頭稍稍一動,就能一份奏疏從一個意思,歪曲到另外一個意思了。這樣的文書也需要十幾個。
不就要看這些人少。古代人才比例,與現在可比。更不要說元代給中原文化極大地摧殘。識字率大大降低,朱元璋召集塾師,只有十幾萬人。各個賞賜。十幾萬看上去不少,但是分佈在大明兩京十三省,就知道有多少了。
而真正有學問的人,更是太少了。
朱元璋開國之初,就召開科舉。但是一連幾科都沒有人才。讓朱元璋大為失望,什麼爛魚臭蝦都考上。直接停了科舉,而今還沒有召開。一直到現在,朱元璋依舊不停下令,讓各地舉薦人才。甚至將各地人才不受君用,定罪。
就是手中乏人啊。
特別是忠心又有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歡